水,至柔,至刚

作者: 月出宛丘 | 来源:发表于2016-09-02 22:06 被阅读265次
图片来自网络

人们常说我们要做到:心如止水。

不记得这四个的出处是哪里了,大意指人的感觉就像水一样平静安宁,不起一丝波澜。

老聃说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真正的善,如同水一样,化润万物,给予万物以生机,而不求索取,可以和“道”相媲美。可见道家对水的评价之高。

现代的科学研究表明,我们的地球生命的起源于海洋,起源于水。

水是生命得以存在的必要条件。

说一说关于水的几个小故事吧。

小时候,我们都听过一个成语“水滴石穿”,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这个精神,也就是坚持的力量。

要像水滴一样,日复一日,日积月累,终于让石头穿了一个洞。

习练太极的人都知道以柔克刚。水,至柔之物;石,刚劲之物。故可以水滴石穿。

在上古的神话传说中,无论是东西方都有关于水的故事,不过都是洪水。西方有诺亚方舟的故事,东方有大禹治水的故事。

在战国时期有李冰父子在蜀郡建造都江堰,治理当地水患,终成天府之国。

今年长江中下游的大洪水,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显现出强大的破坏力。

水,虽然是至柔之物,但并不代表它就安宁和谐。

往往产生的破坏性也很大,因此要善于利用水的特性,顺势而为,疏而不堵,方能造福人类。

《贞观政要·论政体》: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说的是治国治民之道,民众的力量是强大的,就和水一样,当民众安居乐业,一片祥和的时候,国家兴旺,政府稳固。

当政府行破坏之事,让人民深处水深火热之中,所爆发出的洪荒之力可以毁灭一切。

用物理学的观点来说:水有三种形态,一曰气、二曰水、三曰冰。

形态不同,但是同一种物质。似乎可以很好的说明水的力量。

凡万物之道,如水至柔,水至刚。

刚柔并济。

所谓中庸之道,应该来源于此吧。

相关文章

  • 水,至柔,至刚

    人们常说我们要做到:心如止水。 不记得这四个的出处是哪里了,大意指人的感觉就像水一样平静安宁,不起一丝波澜。 老聃...

  • 上善若水,至柔至刚

    道家给人的感觉似乎是消极与隐逸,似乎是类似于佛家的遁入空门,貌似活着就行。这是对道家的误解。《道德经》是写给大皇帝...

  • 姓名诗

    柔水至上 柔可胜刚最称奇 水滴石穿见功力 至柔至刚天地理 上善若水润万物

  • 墨棠·楚·水无相

    至柔至刚 莫过于水 水本无相 不刚不柔 身宗莫邪 八面玲珑 不真不假 水成无相

  • 至柔至弱至刚至强

    瑜伽练完,最后一步是冥想。 我闭着眼睛,静静地躺在垫子上,听着耳边传来的和缓的乐曲声,思绪飞到了太平洋上。 似乎自...

  • 水至柔,可以穿石 水至刚,可以载物 水无固定之形 流动,涤荡,清澈

  • 周敏柔——至柔才会至刚

    我经常进行碎片化写作,然后不定期完成成稿。刚才把记忆之城的观后感写完,过来顺这篇之前通过语音撰转写的《记忆之城》个...

  • 至柔则刚

    水至善至柔,无色无味,细则无声,巨则汹涌,利万物而不争,一直是文人墨客赞美的对象。说起水的柔,老子借它打...

  • 刚刚好

    惟至柔者至刚

  • 日精进276

    水至柔, 而至刚, 水善利万物, 而不争, 水为百谷之王, 善处其下也。 柔, 从来不是懦弱, 反而是一种, 穿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水,至柔,至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rck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