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观察过孩子的画吗?
前几天听了一节心理学老师对孩子的画的分析课!
里面多是四五岁孩子的作品,要求是画全家人。
其中一幅少画了爸爸,老师分析是不是爸爸陪伴太少?妈妈回复爸爸经常出差,在家时间较少;
另一幅画里爸爸没画耳朵,老师问是不是爸爸不怎么跟陪伴孩子?妈妈回复爸爸在家玩手机时间较多,孩子叫爸爸多数时都没什么反应
如安东尼·布朗所说:“每个孩子都画画,他们本能的知道画画不是关于复制一个东西或者场景,而是关于交流,关于创造,关于运用视觉的想象力。”
一个孩子在童年早期制造隐喻的方式,这种能力大都是一至二岁期间开始表现出来,也就是从他们开始玩“想象游戏”或“假扮游戏”开始的。
心理学家艾伦·莱斯利认为,在这个阶段隐喻就是“玩”本身,通过假装游戏他们自然而然地用一种东西来指代另外一种东西,比如梳子是蜈蚣,树枝是一把剑,扫帚是火箭,蘑菇是一座房子.......
通过想象,或者说隐喻,他们将巨大的现实世界微缩到他们的智力能够掌控的大小。
一方面,由于孩子的大脑中负责“模式识别”的神经回路尚未被范畴、成见和预设所束缚,所以他们能制造出大量新奇、有趣的隐喻,但另一方面,受限于认知能力与人生经验,他们的言语只能停留在最明显的表面,而无法进入更抽象的心理层面。
所以,孩子喜欢在自己的画中,使用隐喻,以错位、重置等手法在每个小细节处安插寓意。
绘本创作者也是一样,供孩子猜测、推敲与探索,就像一场场小小的智力游戏。
请问,你有仔细看过绘本、看过孩子的画吗?#书写人生成长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