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想法简友广场
【1号第八期挑战NO.07】光有数学角度,会如何呢

【1号第八期挑战NO.07】光有数学角度,会如何呢

作者: 欧小丽 | 来源:发表于2022-03-07 13:55 被阅读0次

    前两天写了一篇《数学情境里的儿童视角》,今天又在书上遇见一道很有意思的题目。

    “生命总是渴望超越偏见,获得生长;面临认知冲突和危机,内外交互式的对话是被鼓励的、顺畅的——是‘发明数学、创造数学’必须的前提和基础。”所以,遇见这道有意思的题目,我足足花了15分钟。我想看到学生的一些创造性的思考和表达。

    是怎样的一道题呢?题目如下:

    先让孩子们独立思考。在独立思考环节,不允许提问,这项规定是最近才有,因为之前遇到学生有问题,鼓励他向全班同学提出自己的疑问,能够回答的孩子就帮助回答。但会发现,这样的规定后,一些学生遇到一点问题就在全班问,好些问题是问的一些“是不是”的是非题,不愿意自己去努力思考。所以我废除了这条思路路径依赖,独立思考时必须全班安静,结束过后分享之前,可以分享你的疑问。要“思而不得”的问题,不是还没有经过思考的问题。

    其实,在孩子们一看到这个题目时,我就听到下面有孩子在说——可以踮脚吗?可以抬手吗?我当然是不予理会。

    全班分享,孩子们的思维被豪的回答激活。且看分享片段:

    师:谁有疑问?(5个人举手,请豪)

    豪:同学们,我认为这道题从数学角度出发是不可以的,但从生活角度出发是可以的。

    师:你这是有疑问,还是表示有自己的结论了?

    豪:我有结论了。

    师:谁听明白了豪所说的“数学角度的不可以”和“生活角度的可以”?

    生1:他说的数学角度的不可以是因为通过计算,用数据说话:1.3+0.4=1.7米,1.8>1.7,所以不能。

    生2:他说的生活角度的可以是因为我们可以算出还差0.1米,他可以通过抬手摘下帽子。

    师:大家同意吗?还有没有补充?

    生3:我觉得还可以请大人帮忙解决。

    生4:可以把放帽子的杆子放倒。

    生5:可以换一个高一点的凳子。

    生6:可以拿一根竹竿来,将帽子捅下来。(我将他们的办法写了关键词在黑板上)

    师:大家看这些方法里面,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可取的?

    生7:我觉得都可取。

    生8:我觉得这些想法中都只有生活角度,完全不受数据的影响,没有数学角度。

    生9:我觉得就算是生活角度,还要考虑安全问题。

    师:那这道题的正解是什么呢?

    生10:应该是可以的,因为相差0.1米,0.1米等于1分米,我们的手臂都超过1分米,虽然还要顾及脑袋的长度。

    生11:我发现这个图上的孩子,手长<头长,好像不可以。

    生12:大家不知道我们的数学书上画的人物是卡通的吗,当然头要大一些。

    豪:同学们,我来总结吧。其实是可以拿到的,因为虽然从数学的角度看差0.1米,但是我们可以抬一下手就摘下帽子。

    生13:我同意豪的想法。光有数学角度的话,是不能生活的。

    师:大家的看法呢?

    生:同意豪的想法。

    生14:我还有疑问:他自己都拿不下来,是怎么放上去的呢?

    生15:这道题是问号题,不就是考你解决问题吗?当然问题是别人先设置好的。

    师:此情此景,我想到一个成语,你想到了哪个成语?

    生16:多此一举。

    生17:高抬贵手。

    师:哈哈,很有意思。我想的是——举手之劳。这道题,大家既从数学角度思考,又结合生活角度思考,两者结合解决了这道题。说明了什么?

    生18:光有数据并不可靠。

    生19:我们需要灵活解决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师:好的。那么这道题在这里就显得特别有价值,编这道题的老师功夫实在是高,我们为他送上掌声,虽然他听不到。

    这道题的确很有意思。最近几年,每次教这道题时,孩子们都会脑洞大开,但都没有这一次聊得这么深入和透彻。也许还是要有对话式的课堂,鼓励式的课堂,分享式的课堂,才会看见这些生命迸发出的精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号第八期挑战NO.07】光有数学角度,会如何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rfn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