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奇人

作者: 汀水观澜 | 来源:发表于2022-03-07 13:04 被阅读0次

作家汪曾祺《鸡鸭名家》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两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民间“能人”——余老五和陆长庚,但这两个人物的出场却被作家安排到了最后。前面分别写了父亲洗刮鸭掌、对童年鸡鸭店的回忆、沙滩上分鸭子、两口子运鸡等看似与“鸡鸭名家”毫无联系的“闲笔”,最后才由“我与父亲的对话引出“鸡鸭名家”。这是汪曾祺小说的一大特点,也是其好处所在。

作家往往在小说情节发展的紧要关头延宕一笔,让读者悬起来的心迟迟落不下,却不得不跟随作家一同去看那民俗民风、世间百态。最奇怪的是读着读着,读者着急的心突然放松了,获得了一种轻松的感觉,成了一种享受。然而作家在每一个小事件的间隙都插入一句:“那两个老人是谁呢?”不断引起读者的好奇和猜测,而且前面所述的小事情不是与鸡相关就是与鸭相关,正好为后面两个人物的出场鸣锣开道。

汪曾祺的小说看起来是散淡的,这是由作家行文的自由所导致的。这种叙述的自由使得小说看起来充满了“节外生枝”,而恰恰是这些枝节形成了小说的血肉,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也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比如文中写了回忆里家乡夏天任人取用的凉茶,写了萍水相逢的老人帮助年轻夫妇推车,写了《打花鼓》的戏词,字里行间充满了脉脉温情,带给我们长久的感动。

另外,这还是一篇语言优美的小说,文白相杂,既通俗又典雅。典雅尤其表现在对四字短语的运用上:“万籁有声”、“江流浩浩”、“雍雍雅雅”、“沉沉雾霭”、“淡淡金光”“文文雅雅”、“摆摆摇摇”等词语,无论是写景还是摹物,都优美贴切。而那些经过加工的白话则充满生机和活力:“而鸭子全都闭得扁扁的。黄嘴也是扁扁的,绿嘴也是扁扁的”,“小鸡娇弱伶仃,小鸭傻气而固执”。看似口语化的语言,却经过了作家仔细的雕琢,韵律优美,读来朗朗上口,亲切自然。汪曾祺的小说韵味醇厚,但这种韵味隐藏在平淡的语言中,需要我们反复体味才能领会的。


相关文章

  • 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虽然说为俗世却无俗世之气,我想这俗可能是说用笔十分简洁明了吧...

  • 舒琪凯《读后感》

    要面子与忠实 ——读《俗世奇人》 有感 读了《俗世奇人》我对那只狗黑...

  • “俗世奇人”

    在这个普通的世界,有许多人,他们身怀绝技,却无人知晓。 我的姨父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他是一名律师,巧舌...

  • 俗世奇人

    神昏头沉眼迷离 酒不醉人人自醉 卧盼花雨乱成双 看影儿斜停 吾欲梦中杀敌。 美人怀 天欲满 谁可摘星辰? 手足巨 ...

  • 《俗世奇人》

    (此篇为书最后“题外话”) 日本的新锐作家南条竹则极通吾国文学。他读过我刊在《收获》上的几篇《市井人物》,便问我所...

  • 俗世奇人

    花了两天时间,读完了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一个个鲜活有趣的人物形象,一幅幅妙趣横生的插画,一段段离奇生动的故事...

  • 《俗世奇人》

    这个8月真的不适合读书! 8月中上旬太热,啥也不想干就想傻呆着,为了完成这个月的读书任务,硬着头皮看了一本易中天中...

  • 俗世奇人

    有句俗话叫“高手在民间”,用在北京城里一点也不假。北京城里的人啊,各有各的本事。越本事大,他就越不轻易地显...

  • 《俗世奇人》

    一个小时沉浸于俗世之中,就这样痛快的把这本书看完了。直呼过瘾,又直呼不过瘾。 一个人物一个故事,大约千百字,可是就...

  • 俗世奇人

    他们,或许没有高贵的身份,但他们有独家的绝活儿;他们,或许没有富可敌国的财富,但他们仍被世人所铭记。 没有什么做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俗世奇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cfn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