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我要讲公开课了。不同于以往,我对这次的课不十分有把握,原因就在于,它太难了。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课型,有人喜欢讲童话,有人喜欢讲科普文,我呢?其实我也不太清楚,有时,我会在讲课的过程中才突然感觉到,这一课很有讲头,有内容可以深挖;有时,也会在讲完一节课后备感沮丧。像这次,我是在匆忙中选了一课,待我去准备教案时,就傻眼了。我搬着《教师用书》翻来覆去地看,也没弄明白这篇散文该怎样讲。的确,它语言优美,画面朦胧,已经达到了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正因为这样,才非常考验人。如果我把它讲得不美了,那就是我的过失。
又不想在大家面前丢人,我只好提前几天就开始做准备,本来敲定了教案的大致流程,但在准备课件时发现它和教案完全不匹配,而之前准备的教案,也越看越不顺眼,感觉根本不像是我的风格!周末,我把孩子丢给老公,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半夜,孩子睡着了,我又穿好衣服重新坐起来。就这样,不停地设计教案,又不停地全盘否定,这个过程很慢,不亚于在一堆毛线团中苦苦寻找那个线头,还好,每个一环节,每一句过渡,每一个问题在我的打磨下越来越流畅,越来越像我的教学风格。果然,磨刀不误砍柴功,量变终将引起质变。
一节好课是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打造的,而今年我班的学生普通比较沉默,这就需要我用尽各种办法去启发他们,还不能让他们跑偏,即使跑偏了,也要有把他们拉回来的能力,这就像放风筝,放出去,还得收回来,而做到“收放自如”是需要功夫的。这点对于我这个教龄十年以上的老教师来说,并不算难。
今晚,要把儿子当学生再陪我试一遍课,期待明天一切顺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