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道德经》日记64,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读《道德经》日记64,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作者: Nic先森 | 来源:发表于2020-07-31 23:07 被阅读0次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注释

安:安定
持:把握
未兆:没有迹象
泮:破损、破除
散:消散
为之于未有:有,发生、开始;
乱:祸乱
毫木:细微的萌芽。
累土:堆土
几成:快要成功、即将成功;
复众人之所欲:复,补救

译文

局面安定时容易把握,事情尚无迹象时容易谋划,事物脆弱时容易破除,事物细微时容易消散;做事要在未开始前处理妥当,在祸乱未出现时咎早做准备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根芽;九层读高塔,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举步开始走出来的。
任意妄为就会招致失败,强行把持就一定会失去。所以圣人不妄为,所以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也不会遭受损失。
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即将成功时失败。如果在最后阶段能像开始时那样谨慎,也就不会失败了。
所以圣人追求众人不追求的,不苛求那些稀有的珍宝;学别人所不想学的知识,来补救种人所犯的过错。
以此辅助万物遵循自然规律,而不忘加干预

思考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人和事,若能够在萌芽时期未雨绸缪,掌握发展规律,就能够防患于未然。动物因能够预先感知下雨、地震而做出一系列举动,而人却不能,似乎是相对于人,动物更多的保留的自然的天性。任何的偶然的和突发性,都潜移默化演化而来的,只说常常注意不到。因此引申出:“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事物发展变化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求质变而不求量的积累是不切实际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很多事习惯会忘记初衷,不能持之以恒,做到一半就放弃;主要在于在这经历的过程中,欲望不断的增长,稍有成绩便沾沾自喜,逐渐变得去追求享受而忘记初心。在我减重的这条路上,经历过无数次失败,每当体重有所改善,就会试着放纵,放纵之后又开始忧愁,以此反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道德经》日记64,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rme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