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读书散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道德经》第64章注解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道德经》第64章注解

作者: 儒思祝 | 来源:发表于2022-11-05 19:08 被阅读0次

#一年读一遍《道德经》#  #每日箴言金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破,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道德经•64》

注:【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本章继续阐述自然无为之道的无为法: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破,其微易散。” 守分安命就容易维持,事物没露征兆之时容易谋定,事物脆弱之时容易破解,事物微小之时容易消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这就是为无为:在事物萌发之前,就在心里预见其未来和结果,若不合乎道德,则避免之,这样在动乱发生之前就将动乱之因去除了。就如高明无私的医生治未病,不用动刀作手术,轻松而无作为,却胜过动辄作手术的只会有为的医生。可见无为胜有为。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世上存立之大事物,都是顺其自然、为无为的结果。欲速则不达。细节决定成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不顺应自然勉强行为必然失败,不顺应自然勉强执守必然丧失。因此圣人不会勉强行为,而是顺应自然为无为,所以无败;圣人无私无我,能顺应自然不勉强执守,所以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不知自然无为之道的人不能安于自然无为轻松自在的状态,不能以无为为本,而是崇尚有为,常行本无必要之事,多为赘行和恶业,故总以失败告终。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如果行自然无为守中守虚守至圣神之道,则能预见未有之事的结局,并且会谨慎对待这种脑海中的图景,从而可以放弃眼前之利益,避免不必要的赘行和恶业,所以慎终如始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圣人知自然无为守中守虚守至圣神之恒常道,故以虚无无为为本,以无欲为常,以不欲为欲,自然简单而知足,不贵重难得之货物,从而可以避免许多不自然的赘行恶业发生;圣人守中敬守至圣神,启示灵感随时自然而来,如此以心中心——心中天——虚灵之神为师,似乎没有普通的学习,故为学不学,这样就能在脑海中重见众人盲目强行的过失;为了保守自然恒常之道,圣人不敢勉强行为。

故诗曰:

    自然无为非虚言,谨慎行之能长安;

    自然无为安本份,守分安命能长久。

    无事无为为常态,未兆萌芽易谋定;

    脆弱之事易破解,微小之事易消散。

   

    无为为之于未有,无为治之于未乱;

    毫末木子成大树,逐渐累土成高台;

    细微之事莫轻视,细微之恶要防范;

    防微杜渐守常道,随道而行能长远。

   

    勉强行为必失败,勉强执守必丧失;

    圣人随道无勉强,顺应自然为无为;

    没有赘行和恶业,所以无败而长久;

    圣人无私亦无我,不强执我故无失。

   

    痴民不知无为道,忽视细节不敬无;

    不能守分安恒道,崇尚有为好大事;

    常行本无必要事,无知无明多忙碌;

    多为赘行和恶业,不合恒道终失败。

   

    尊行自然无为道,预见未有之结局;

    不图眼前之利益,避免不道之事业;

    谨慎对待脑海景,深谋远虑免赘行;

    慎终如始无败事,清静无为胜有为。

   

    圣人守虚爱虚灵,虚无为本守恒道;

    无欲为常欲不欲,自然简单而知足;

    不贵重难得之货,避免赘行和恶业;

    恶业消散萌芽时,自然恒道无损伤。

   

    圣人守中敬圣神,启示灵感随时临;

    以神为师学不学,重见众人之所过;

    深知强行之恶果,避免强行之恶业;

    为辅自然恒常道,不敢强为为无为。

正生庑祝如禩儒思祝

二〇二二年十一月三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道德经》第64章注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qap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