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职业生涯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都是在尝试阻止和终止战争。和平是我最大的心愿。35年前,如果有人告诉我,和平的关键在于保持内心的平静,我会认为此人过于理想主义,完全不切实际。我更愿意为一些更为实际的事情而努力,即把主要精力放在谈判策略上。如今,我逐渐意识到,过去的我才不切实际,因为我竟然相信,我们可以在自己内心尚未获得平静之时,让世界获得持久的和平。
1、 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2、 找到内在的最佳替代方案
3、 重塑愿景
4、 专注于当下
5、 尊重对方
6、 付出与收获
结语三种胜利
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我正在微信群受到一个亲人的攻击,攻击我是一个剩女。如果是以前的我,事实上以前也被另外一个亲人如此攻击过,我的反应就是暴跳如雷,然后马上退出了那个家族群。而此时,当我受到攻击的时候,我检视到自己的内心是非常平静的。我意识到不尊重我的是对方,我无须用对方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惩罚自己的表现可以是不得体的回应亦或是自己蹲在角落顾影自怜,就像过去那样。这次,我肯定地告诉对方,我将来的婚姻和爱情一定会比他幸福,请他勿需操心。是的,肯定自己,并做出有力的回击。
行为模式的转变并不是一本书带来的。而可以看到这本书,并读完这本书,是内在的选择。事实上,这是我的第二次阅读,并且在喜马拉雅上做了主播。第一次阅读是在一年前,并且在读完以后,进行了大篇幅的抄录。这是一个人与一本书的缘分。又或者可以说是一个迫切想要改变处境的人,对于一年前的我来说,这本书就像是救命稻草。而在一年前,它并没有能够救我的命。对于一年后重读的我来说,发现它在不停地佐证我自己。在一年前,这是一本宝典,我如获至宝却空手而归;在一年后,这是一本手册,与自我的行为习惯相对照。
曾经以为自己的内心非常地脆弱,永远都学不会坚强。但是又非常渴望坚强。于是,任性地一次次去碰触南墙。真的是这样。因为现实中的我有任性的资本。想不到其它的方法,只好用这样又笨又痛的方法去让自己学会成长,变得成熟。后来,我告诉一个比我小9岁的小妹妹我这样的做法以后,她说,我听的很心疼,都掉眼泪了。对于自己的过去,早期的我是不愿意回顾;现在的我是不忍心回顾,我曾经说过很多遍,我不愿意重走来时路。我想在不久的将来,我应该可以微笑面对这些过去。因为这亦是我的必经之路。
本书作者是一个谈判大家,在完成这本书的30年前,他就与人合写了《谈判力》一书。除了这本书,我没有看过其它谈判方面的书,除了我曾经上过两天一个很牛叉的老师教的谈判课。那个老师的课总是挤满了旁听生。因为我们无时无刻不处在谈判之中,与亲人、朋友、同事、客户,每一个场景都可以归结为是一场谈判。对于谈判的结果,如果有人说我不想赢,我只能说那真是有点虚伪。我很想赢。只是要么总是输了,要么虽然赢了,但是我的内心并不开心。以倾听他人为例,大家都知道良好的沟通需要倾听他人。但是,多数人做出这个姿态其实质是为了交换,交换到对方可以倾听自己。而如果自己足够倾听到自己,那么我们也就有了足够的耐心和诚意去倾听他人。这个道理,我老师的谈判课上并没有。他只是教授了倾听这个技巧以及其它的谈判技巧。
这篇读后感的重点其实就是前面。我罗列了整本书的章节,包括作者写的一小段话。这篇读后感不是一种单纯的读后感言。因为这本书对我来说,特别像一本操作手册,我会用它进行自我行为的对照。而对于操作手册,总是很难写出感想的。所以,我希望看到这篇读后感的人,看完前面的简单章节,可以像我去年一样有感应,那么就可以去看看这本书。书上写的内容其实并不是作者教你怎么做,而是在你内心深处其实就知道这样做,这本书是一把钥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