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临近,想起了前年的端午节,与朋友参团一起去南海盐步环镇过龙舟节。
下午刚到盐步时,忽然天降“龙舟水”。广东人将钱俗称为“水”,“傍水”就是掏钱的意思;“猪笼入水”就是钱边入边出的意思,端午节下雨就是“龙舟水旺”,财源广进,也是应了节。由于雨势颇大,为了躲雨,.我们步入了附近的一座教堂。
这是一座基督教教堂,外观是一座小提琴雕塑,矗立在河畔。小提琴总高三十八米,高擎十字架,仿佛携乐器皇后之尊,展后现代基督教之风采。顶层八楼的北窗,“V,V”造型为诗篇和小提琴的缩写呈现音乐赞美之祭:God、Bon。三百六十五首圣诗,每日早上七点从十字架上面的音响播出。
不一会儿雨停了,我们赶紧来到了“龙舟水旺”的河边,占个好位置等着观看龙舟竞赛。
龙舟竞赛,俗称“扒龙舟”。“扒龙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很盛行,后来一直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流行,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相传起源于楚国人,因不舍屈原投江而划船追赶拯救,当他们争先恐后追至亭湖时,却不见其踪影。之后,每年的五月五日,人们以划龙舟纪念之。
龙舟形状是独木刳成的木舟,加上木桨,细细长长可承载二十多人。远古先民早在七千多年前就已经以舟为生产工具和交通工具,在捕捉鱼虾的劳作中,休闲的时候相约划船竞速,其实这才是“扒龙舟”的雏形。龙舟竞渡的先决条件,须在产稻米和多河港的地区,正是我国南方地区符合的特色。且古代端午节又称为“龙日”,端午节吃粽子,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稻米和竹叶等,主要产自南方,古人以龙为图腾,每年的农历五月五举行盛大的“腾祭”,划龙舟祭龙。
广州地区“扒龙舟”习俗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早期是宫廷活动,南汉后主刘龚当年在广州城西“玉液池”,每年端午举行龙舟竞渡,到了明、清两代达到了鼎盛时期。
南海盐步属珠三角水乡,他们的龙舟赛有一整套仪式,包括放龙、赛龙、吃龙饭等等。
全镇组成了十几支龙舟队,端午节一大早,各队赛手和村中父老便赶到祠堂拜神,祈求比赛中有好成绩,光宗耀祖。随后赛手们将龙舟抬起放入河中,摇旗呐喊,划至比赛起点,便完成了“放龙”。
回到比赛现场,待所有参赛队伍到达起点,准备就绪,吉时一到,鸣炮响锣,各队选手在锣鼓声中拼力向前划去,只见数百支桨起划,桨飞浪溅,鼓声、呐喊声、水声混成一片,场面极其壮观,激动人心!
端午节令多是涨潮之日,俗话有讲“龙舟水猛于虎”,水涨流急,划起桨来需齐心协力。因此,龙舟赛实际上是比耐力、体能、意志和团队协助精神的一项群体性运动竞技。
龙舟最终夺标也叫“过龙门”,最后冲刺是最刺激的关头,龙门搭在较窄的河面上,龙门两岸聚集了数以千计的观众,也情不自禁地为各队呐喊、助威、加油。
那场面正是: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
鼓声三下红旗开,十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岸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红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
只将输赢赏节庆,两岸十舟五来往
......
一番龙争虎斗夺锦后,龙舟赛也将“鸣金息鼓”。只见岸边十几张桌子上早已准备好一排金猪(烤乳猪,每只约有六七十公分长),凡参赛队各奖励一只;另外还有奖金,按名次:第一名一万元;第二名七千元;第三名五千元......
此时天色渐晚,月儿上了树梢,村中男女老幼早已齐集在宗祠前面的晒谷场上,准备一起“食”(粤语:吃)“龙舟饭”。只见晒谷场上灯火闪烁,摆开了百余桌的宴席。有道是:食过“龙舟饭”,一年到头可顺风顺水,“猪笼入水”。镇政府请来的餐饮承包公司很是专业,百余桌的“十菜一汤”上桌时全是热乎乎的,色香味俱佳。尽管还下着细雨,可人们依旧兴高采烈,把酒当歌,举杯畅饮,场面甚是欢庆。
头一回吃上皮脆肉嫩的“龙舟烤乳猪”,真正体验了一把雨中“龙舟饭”,美味佳肴和着“龙舟水”一并吞到肚子里,一个记忆中最难忘的端午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