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超越自卑》读书笔记

《超越自卑》读书笔记

作者: superAnny | 来源:发表于2017-04-15 14:23 被阅读0次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生于1870年2月7日,逝于1937年5月28日),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但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

目录

一 生活的意义


二 心灵与肉体


三 自卑感和优越感


四 早期的记忆


五 梦


六 家庭的影响


七 学校的影响


八 青春期


九 犯罪及其预防


十 职业


十一 人及其同伴


十二 爱情与婚姻



第一章

我们一直用我们赋予现实的意义来感受世界,我们所感受的,不是现实本身,而是经过解释过的东西。意义的领域就是充满错误的领域。那么“我们是为什么而活呢?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只有在经过失败的时候,我们才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但是,如果没个人都把这个问题和对他的答案表现在自己的行为中,我们就会发现每个人的生活的意义。

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三大问题,也即三大联系造成的问题:

三大联系

资源:资源有限

团体:没有人可以一个人生存

两性:爱情婚姻

三大问题

如何谋求职业:以便让自己能够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活下去。——职业

如何在我们同类中获得地位:一边让我们能够互相合作并分享合作的利益——社会

如何调整我们的自身:以适应“人类存在有两种性别”——性

生活意义的两种态度:

“生活的意义是保护自己以免受到伤害,把自己包围起来,避免和别人接触”

缺乏归属感和社会兴趣

“生活的意义是对同伴产生兴趣,作为团队的一份子,并为人类幸福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总结:属于私人的意义是完全没有意义,意义只有和他人交往的时候,才有存在可能。可能会有以下的担忧“只为别人想,那么自己是不是会吃很大的亏”                               example:如果我们爱着一个人,我们会竭尽才华,去奉献自己。

三种失败者:

第一种:自卑,比如残疾

他们可能因为拿自己和周围的人进行比较而产生烦恼。

第二种:过分放纵私欲,比如宠坏的小孩

只取不予,一遇到困难就知道向其他人寻求帮助。他似乎认为,如果他在获得突出地位,那么他的情况就能大为改进。这些人会严重的破坏善良人的心态:他们会装出“媚俗”的容貌,以博取擅权的机会,可是却暗中打击平常人在日常事务的合作。

第三种:被生活忽视

他们建立了一种没有把这些友善力量考虑在内的生活解释

而这些都涉及了一个问题——早期的记忆

要了解个人赋予自己和生活的意义,最大的帮助是来自其记忆。当他回忆时那件事之所以被想起,就是因为那件事在他的生活中所占的分量——它会告诉他:“这是你应该期待之物”,或“这是你应该躲避之物”。或“这就是生活”

每个记忆都是值得纪念之物。

最后作者介绍了,从小培养小孩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第二章      灵与肉

作者开始探讨了灵与肉的关系即是相互影响。心灵支配肉体,同时肉体也限制心灵,比如心灵想飞向月球,但是肉体是做不到的。

而心灵与肉体彼此的合作最终的目的是:获得安全感——生活中各种困难都已经被克服,而且我们在环绕着我们的整个情境中,也已经得到最后的安全和胜利

所以处于支配作用的心灵会赋予一个人动作意义,我们可以透过其动作,而分析一个人的生活目标。

作者然后探讨了情感和生活方式,解释了心灵衍生出的感情——感情是按照他获得其目标所必要的方向和程度生长的。

他对考试和工作的逃避,给了他一种懦弱的标志和高涨的无所适从之感。他的各种病症都是有意的避开每一种能使他觉得被击败的活动。显然,他在教堂中的跪拜认罪和他感情冲动的进入餐厅,也同样的是用拙劣的方法去争取优越感。他生活的风格要求他做出这些行为,和他引发的感情也是完全一致。

那么器官缺陷是如何影响心灵的呢?

只有决心要对团体有所贡献而兴趣又不集中在自己身上的人,才能成功学会补偿其缺憾。而只想避开困难的儿童,必将继续落在他人之后。

只有在他们眼球有一个可供奋斗的目标,而这个目标的实现又比挡在前面的障碍对它们更为重要的时候,他们才会继续努力奋勇的前进。这是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指向何处的问题。如果他们努力争取某种身外之物,他们就会自己训练自己,使自己具有获得他们的能力。

那么这个目标是以他对现实的兴趣,对别人的兴趣,以及对合作的兴趣为基础。

其实作者很明显,比较偏向于心灵的作用。就如其“身体的整个形状和发展不仅收心灵的影响,而且可以反应出心灵的错误和缺陷点”。

生活的风格和其对应的情绪倾向,会不停的对身体发展施加影响。例如勇敢的人会把他的态度的结果表现在他的体格中。他的身体会长得·与众不同:他的肌肉较为强壮,他的身体的姿势也较为坚定。态度对身体的发展可能有相当大的影响,而他也是肌肉健美的主要的原因。

好了,作者在心灵VS肉体——>心灵胜利

接下来作者心灵VS智商——>心灵胜利

在生命最初的四五年,儿童会统一他心灵的奋斗的方向,而在心灵与肉体之间,建立起最根本的关系。他会采用一种固定的生活风格以及对应的情绪和行为习惯。他的发展包括了或多或少,程度不同的合作。从其合作的程度,我们能判断并了解一个人。在所有的失败者之间,最常见的共同之点是合作能力非常低下。

我们绝不能只治疗一种病症或一种单独的表现:我们必须在整个生活的风格中,在心灵解释其经验的方式中,在他赋予生活中意义中,在他为答复由身体和环境接收到映像而做出的动作中,找出其错误的原因。

第三章      自卑与超越

首先作者先介绍了自卑表现:

当三个小孩站在狮子笼前面。一个孩子躲在他母亲的背后,全身发抖的说:”我要回家“第二个孩子站在原地,脸色苍白的说”我一点都不害怕“。第三个孩子目不转睛顶着狮子,并问他妈妈:”我可以朝他吐口水吗“事实上,三个孩子都已经感到了自己处在劣势,但是每个人都按他的生活风格,用自己的方法表现出自己的感觉。

那么什么是自卑呢:

当一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适当对付的问题,他表现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出现的就是自卑情节。由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愤怒和眼泪以及道歉一样,都可能是自卑情结的表现。自卑感总是照成紧张,所以争取优越感的补偿动作必然会同时出现,但是目的却不是解决问题。争取优越感的动作总是朝着生活中没有用的一面,真正呢个的问题却被遮掩盖起来或者避而不谈。个人限制他的活动的范围,苦心孤诣的避免失败,而不是追求成功。

备注:俄狄浦斯情结:喜欢和母亲呆在一起的赶脚

自卑对自我的限制:

在他残余的社会赶脚迫使他和同伴发生交往,但是他对自己的鄙视,他对这种尝试的害怕,却和他的社会赶脚互相冲突,结果他在言语中遍显得犹豫不决。如果我们问:”为什么这么怕行为的不当呢?“我们就能看出他们的好高骛远的目标。

行为和自卑:

他训练自己去帮助他的同类到何种程度,以及他限制住他的帮忙到何种程度。他把他的这种目标作为补偿其特殊自卑感的方法。

作者在这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想法:

优越感是所有目标的抽象,而不是想当什么(比如医生之类的)比如:有一个学生很懒惰,老师问他为什么?他答道,为了吸引老师的注意力,从而有一种优越感。

自卑对于人类的作用:

是人类发展的基础,是好的

自卑对于个人:

例如,有一个人立志于要做医生,然而,立志于医生也意味着有许多的事。他不仅希望成为科学或病理的专家,他还要在他的活动中,表现出他对自己对别人的特殊程度的兴趣。

我们能够看到,他训练自己去帮助他的同类到何种程度,以及他限制他的帮忙到何种程度。他把他的这种目标作为补偿自卑感的方法,而我们也必须能够从他的职业中活在其他的表现,猜测出他所想补偿的自卑感。

在这里,我个人赶脚他说的不怎么对的,比如他举的例子,想当普通老师,作者的意思是说他是想统治较低的人,他可能只有比他弱小的人在一起才有安全感。这似乎有点扯,假如一个人很喜欢小孩呢?觉得小孩很可爱呐?

对优越感的追求是即具有弹性的。事实上,一个人越健康,越接近正常,当他的努力在木一特殊方向受到了阻挠,他越能另外找寻找新的门路。只有精神病患者才会认为他的目标具体表现是“我必须如此,否则我就无路可走了“

然后作者对于这种神经病的共性是”具有强烈的成为神的优越感“

这就导致了一种现象就是,一个人不是为了懒惰而懒惰,而是通过懒惰而或得老师的关注,从而追求优越感。如果我们帮他改变懒惰,那么他又会通过别的途径而继续想获得老师的关注

没有学会了解童年的人,就不可能了解成人的

我们如何帮助这些用错误方法来追求优越感的:

他们已经丧失了向生活中有用的一面前进的勇气。自卑情绪告诉他们:”在合作中取得成功是没有你的分“。他们已经避开了真正的生活问题,二和虚无的阴影作战,以向自己重新肯定自己的力量。

四 早期的记忆

在所有心灵现象中,最能暴露其中秘密的,是个人的记忆。这一章作者给出了如何根据早期的记忆,进行分析的案例

因此,他的记忆代表了他的”生活的故事“。他反复地用这个故事来警告自己或安慰自己,使自己集中心力与自己的目标,并按照过去的经验,准备用已经试验过的行为风格来应付未来。

记忆绝不会和生活的风格背道而驰。如果一个人的优越感目标要求他感到:”别人总是在侮辱我。“他就会选择能被他解释为侮辱的意外事件,来供他记忆之用。只要他的生活风格改变,他得记忆局限性就会随之改变。他会记住不同的事情,否则他会对他记得事件给与不同的解释。

因此,我们可以判断一个小孩是被宠坏还是被忽视的,他学习和别人合作到何种程度,他愿意和什么人合作,他曾经面临过什么问题,以及如何应付他们。

每一个小孩都可能培养出这种态度。我们只要给他一个像本个案一样宠爱孩子的父亲,和一个凶恶的父亲,就可以了。如果这个孩子也反抗他的父亲,而无法独立地解决自己遭遇的问题,那么就会。。

五 梦

解释梦分为两个学派,弗洛伊德学派和个体心理学派。很显然作者对这两个学派,都是不赞成的

梦是生活的另一方面,既然是生活的另一方面,作为心理研究者就会对梦感兴趣

弗洛伊德学派:在白天的心灵活动和夜晚的心灵活动之间,有一个间隙的存在;“意识”和“潜意识”彼此互相对立。而梦追寻一些和日常思维不同的定理。

个体心理学派:不存在什么对立的东西。就如好和坏、常态和变态等不是对立的事物,而是同一种事物的变种。但是其关于梦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未经实现的愿望,这个观点提问疑问“如果梦是扑簌迷离,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或无法了解,那么哪里有什么满足感呢”

作者认为,做梦者和清醒的时候,都是同一个人,梦的目的也必须适用于这个一贯的风格的人格上。

作者认为梦有的时候,会忘记,但是梦留下的赶脚,是不会忘记的。而奏事这个赶脚必须和他的生活风格永远保持一致。

梦的目的是在支持生活的风格,并引起适合生活风格的赶脚

怪怪的这句话,生活的风格为什么需要支持呢?那么我们换一种提法,有什么东西会侵袭他?对,那个东西就是常识!而常识是合作的一面,合作素养欠佳的人都不喜欢常识。这种人就会频频做梦。

例如,一个学生希望能完成工作,并通过考试。然而,他希望获得支持,仍然希望能重新肯定自己——他的生活风格要求他这些东西。

考试的前一晚上,他梦见自己站在一个山峰顶上。他所处的情境很简单。他全部的生活环境中很小的一部分表现出来。对他而言,他的问题非常重大的,但是他的许多方面都被排除掉了,剩下的是他集中注意力放在成功的希望中

次日,他起床觉得精力充沛,心情愉快,而勇气更是胜往昔。在减轻他必须面临的困难方面,他已经成功了。可是他不是用常识的方式,全新全意面对整个问题,而是只是引起自信的心境而已

六 家庭的影响

母亲——孩子通往社会的桥梁:

母亲是孩子第一个接触到的人类,也是除了他自身外,最先使他感兴趣的人。这种联系不仅非常密切,而且影响深远,结果在以后的岁月,我们就无法指出他的哪些特征纯粹是出自遗传的效果。每一种可能是得自遗传的倾向,都已经被她的母亲修正、训练、教育,而改头换面了。她的技巧是否优良,影响了孩子的所有潜能。

在这里所谓母亲的技巧,我们指的是他和孩子合作的能力,以及她使孩子和她合作的能力。

如果我们希望培养出很有技巧的母亲,我们必须教女孩子以母道,让她们呢喜欢当母亲,把母亲的工作视为一种创造性的工作,而且在以后的生活里,当面临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不会赶到失望。

那么为什么现在有很多女孩不喜欢要孩子呢?

对自己的女性角色不满意的人,他的生活的目标会阻值她和自己的孩子做亲密的联系,她的目标和孩子们的目标不一致,她经常年年不忘要证明她个人的优越性,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孩子们便成了碍手碍脚的累赘。

和母亲发生关联的,有她的孩子、她的丈夫、以及围绕她的整个社会生活。这三种联系必须给出相当的注意,她必须凭借常识,冷静面对这三者。如果母亲只考虑她和孩子们的联系,她难免要宠坏他们。她会使他们很难发展出独立性以及和别人合作的能力。

母亲的工作是双重的,她必须给与孩子一个可信赖人物的最初经验,然后她必须准备将这种信任和友谊扩展,直到他包括整个人类。

小孩的工作,就是借助各种方式,比如不听话等,来防止自己和母亲的分开联系。

家中不应该有权威:

不论父亲强势还是母亲强势,都是不好的

为人丈夫的条件:

为人丈夫有一个重要的条件,他必须对他的配偶深感兴趣。要看出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有兴趣,是很容易的事。如果他对她感兴趣,是件容易的事。如果他对她有兴趣,就会对她喜欢的东西也会感到有兴趣,同时会把她的幸福当作是自己必须顾及的目标。

他必须作为他妻子的好伙伴;他必须努力奋斗,以让她的生活更舒适、更富裕;他必须乐观进取,以取悦她。

只有夫妻双方都认为他们的共同幸福高于个人时,才可能有真正的合作。他们俩人对另一个人的兴趣都应该i比自己的兴趣更来得浓厚。

关于性:

最好先了解孩子希望知道什么,并只回答他们正在思考的问题,而不要以我们自己的标准,强迫他们接受我们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的事情。

这部分的其他的部分就是对

七 学校的影响

注意儿童的困难,纠正父母的错误,是学校老师的工作。他们会发现,有些儿童已经准备好要接受更为宽广的社会盛会,他们在家已经训练要对别人感兴趣。有些没有做好这种准备。

但是如何做呢?他要做的事情必须和母亲应该做的一样——和孩子联系在一起,并对他发生兴趣。作者在这里介绍了一种培养孩子兴趣的方法,就是帮助孩子用他熟悉的五官,去学习。并且理解孩子的所有的一切行为,加以理解同情。

在教育中引起最大的困难的,并不是儿童本身的各种限制,而是他自认为他具有的各种限制。

在教育所犯的各种错误,相信遗传能限制发展,是最糟糕的一种。他让老师和家长对她们子女的管教无方有借此逃避的机会。他们可以不必为他们对儿童的影响负任何的责任。

心里功能发展中的最大因素是兴趣。我们已经说过,能够妨碍兴趣的,并不是遗传,而是沮丧或对失败的畏惧。

在每一种及其非凡的能力后面,我们所看到的,并不是异乎寻常的遗传,而是长期的兴趣和训练。

事实上我们真正帮助落后学生的唯一方法,就是让她看清他在估计自己能力时所犯的错误。

八 青春期

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青春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他必须证明自己已经不是一个孩子了。我们也许设法让他相信,这是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这个情形会消弱很多,如果他觉得一定要证明它,当然他会过分的强调自己的立场。

作者的这句话,似乎就能总结本章的内容。

九 犯罪及其预防

我们发现,罪犯和问题儿童、神经病患者、精神病患者、自杀者、酗酒者、性倒错者等人所表现的失败,都是属于同一种类的——他们全部都是在处理生活问题上失败了,特别是在另一个人注意的固定点上,他们全部都覆辙——他们每一个人都缺烦社会的兴趣。他们对他们的同胞漠不关心。

但是和普通人的共同点是,都是显示出他在挣扎着成为优越,要解决问题,克服问题。

而犯罪者所追求的,对别人一点贡献都没有,他也不和别人合作。

那么如何帮助这些罪犯呐?

我们必须找出他行为模式的根基。我们必须发现他的失败是从什么地方最早开始的,以及照成这种失败的环境。

十 职业

但是,一个家庭的成功与否,母亲的工作和父亲的工作是同等重要的。不管母亲是在家主持家务或外出独立做事情,他作为母亲的工作地位绝不比他丈夫的低。

早期:

如果我们问孩子,他们以后想做什么事情,他们大多数会有一个回答。这种回答都是不经过详细考虑过的,当他们说以后要当飞机驾驶员或汽车司机,他们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选择这门行业。

我们的工作就是找出潜在的动机,已发现他们在努力的方向、推动他们前进的力量、他们的优越感目标以及他们要使其具体实现的方案。

十一 人及其同伴

十二 爱情与婚姻



合作是婚姻的首要条件

要完全解决这种两个人合作问题,每一个配偶都应该关心对方更胜于自己。

他们的人生观,从来不问:“我对我的同胞能有什么贡献?”我怎么样才能成为团队中优秀的分子?”而只是问“生活有什么好处?”他能给我什么好处?”我要为他付出多大的代价?”“其他人有没有为我着想?别人是不是不欣赏我?”

当儿童很早显现出他们对异性的兴趣,并选择他们所喜欢的对象时,我们绝不可以认为这是个错误、胡闹或性早熟的影响。

我们应该把他当作迈向爱情婚姻准备的一个步骤,我们不仅不应该取笑他,还应该同意孩子的看法,认为爱情是一种美妙的工作,是她们应该准备从事的工作,是全体人类都必须参加的工作。

完美的婚姻:

婚姻是一种非常高的理想,他的解决需要我们做出许多的努力和创造活动,身心不健康的人是很难肩负这个重担的。在其他的方面,婚姻也经常指向不正当的目的。有些人是为了经济的安全而结婚的。有些人是为了怜悯别人,还有一些人是为了获得一个奴隶来伺候他的。婚姻是不容许有这一类的儿戏的。

但是现在的社会中妇女总是期待受人重视,而相信自己只不过是男人的玩物,并认为男人们不忠实是里说当然的,那么爱情婚姻的问题能够轻易解决吗?

相关文章

  • 202004《自卑与超越》你是一个自卑的人吗?

    读书笔记,书名《自卑与超越》 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书摘======== 了解自卑,超越自卑,...

  • 2018-10-09

    读书笔记---《自卑与超越》001 看了《刻意学习》,因而觉得自己应该效仿,坚持写写读书笔记。不期待别人的关注,只...

  • 《超越自卑》读书笔记

    本周,我又重新读人本主义心里学先驱阿德勒的代表作——《超越自卑》。在这里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体会。 核心观点...

  • 《超越自卑》读书笔记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生于1870年2月7日,逝于1937年5月28日),奥地利精神病学...

  • 《超越自卑》读书笔记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影响甚广,有些现代教育思想也深受其影响,例如德雷克斯的实践派儿童心理学,进而又直接影响了“正面管...

  • 《超越自卑》读书笔记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对他人感兴趣,相互合作。他们也许怀疑我们这样的说法是否正确。他们也许会发问:“那个体怎么办?要...

  • 读书笔记 - 超越自卑

    这本书几十年来被几十名不同的译者翻译成风格迥异的中文版,但仍然没有成为家喻户晓的畅销书;这本书写作于1932年,在...

  • 手绘01l森林聚会

    以下是《超越自卑》的读书笔记,该书2天读完,中心思想为“培养合作能力是育儿的核心”。

  • 2018-02-28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 作 者 简 介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心理学家,个体心理...

  • 超越自卑

    《超越自卑》(奥)阿德勒著 黄光国译 这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巅峰之作。如何超越自卑?超越自卑最好的方法,便是建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超越自卑》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rvt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