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工作的外来人口,大部分都有住城中村的经历。无论是在高大上的北上广深,还是二三四线城市,城中村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城中村是一个矛盾的存在,位置在城市,但本质是农村。我们讨厌它,却又不能离开它。
城中村,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缩影。它就像一个窗口,透过这里,可以看到最原生态的人间百态。
1、来到这里只有两种人,房东和租客
改革开放后,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迅速扩张,将原来的农村纳入其中,成为了城市里的农村。
从地理上看,这种农村已经是城市的一部分。但土地归属权仍属于村集体,户籍和管理体制也还是农村模式。
到今天,城中村已经遍布全国各大城市,见证了中国城市的进化。虽然耕地没了,但村民有了更好的收入来源,房租。
外来务工人员的到来,创造了庞大的房屋租赁市场。拥有宅基地的村民,成为了可以坐享其成的地主。
在城中村,村民兴建了大量高密度住宅,俗称农民房。他们开始像种粮食一样经营出租屋。
由于没有规划,农民房建的很乱,楼间距很小,空间和采光都很差。
这种房子普遍不装修,或者简单装修。为了省钱,农民房用的建筑材料都是很差的,而且基本都不带家具。
一栋栋农民房,构成了城中村基本的生活单元。住在这里的,大部分都是外来人口。
虽然环境脏乱差,但房租相对便宜,对于收入不高的群体来说,农民房是最实惠的选择。
在一线城市,商品房月租金基本都在3000元以上,户型大、装修好的,至少需要5000元甚至上万。
但是在城中村,3000元已经差不多是极限,根据户型大小,房租从几百块到一两千都有。
很多村民拥有不止一栋农民房,有些甚至需要雇人代为看管。
虽然租金相对较低,但是房间数量多,而且水电费、网费、管理费什么的还能赚一手。
村民们每年都能获得丰厚的租金收入。
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城中村房东可能是中国最幸福的农民。
他们不需要工作就有收入,如果不作死的话,几代人衣食无忧是没有问题的。
就算碰上拆迁,他们还能获得大量的现金补贴和分房,相当于一次性把宅基地变现。
城中村,一个泾渭分明的小社会。租客和房东,一边是大量的低收入普通劳动者,一边是少数的城市化红利享受者。
2、阳光照不进来,梦想从这里出发
城中村现象最典型的要数广东,在很多城市,即便是市中心,也还能够找到城中村。
比如,深圳的白石洲、岗厦、上沙、下沙,广州的石牌、岗顶、车陂、杨箕等等。
一边是辉煌的高楼大厦,一边是破败的城中村,这在广深并不奇怪。
严格来说,北京和上海是没有城中村的,这里有城边村。
很多外地人到北京的第一站,往往是地下室,或者是郊区老旧的平房,卫生间是公共的。
上海也没有城中村,只有棚户区,而且土地是国有的。
棚户区里的房子,大多是简易房屋,低矮拥挤,建筑质量差,一般使用公共卫生间。
与地下室和简易平房相比,农民房好歹是楼房,而且自带卫生间。同样是脏乱差,北京和上海的租客要更惨。
正因为如此,靠租金年入百万的城中村土豪,在北京和上海是很少见的。
和国外的贫民窟相比,中国的城中村简直是天堂一般的存在。
在印度、巴西等国,贫民窟的意义更接近于垃圾堆和窝棚,连房子都算不上。
很多人说,香港的劏房和棺材屋,让人失去了做人的尊严。
城中村环境虽然不好,但至少住的还像一个人,不是牲口。
而且,城中村阶层容纳度非常高,蓝领工人、白领、大学生、创业者,和年入百万的房东可以共住一楼。
贫民窟,则是彻底是赤贫聚集地。在这里出现一个百万富翁,除了中彩票和参加电视节目外,大概只剩下踢足球和犯罪了。
城中村,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容器,它给了外来人口第一个落脚点,很多创业者的第一步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政府、事业机构、大公司、工厂等单位,可能还会给员工提供宿舍或者住所。
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是不提供住宿的,与员工收入水平匹配的,只有城中村。
如果没有农民房,又不提供住宿的话,这些人几乎不可能在城市里活下去。
在目前的城市里,大部分人的工作收入在一万以内,人们不可能花光工资去住商品房。
对于小型创业者来说,租金低廉的农民房是梦想起航最好的选择。
我有几个做外贸和IT的朋友,成功把事业从城中村做到了写字楼,有些还获得了投资人的青睐。
网易老板丁磊,最开始创业时,在广州住的也是城中村。
他曾对媒体说:15年前,我还是一个初出社会的大学生。我在广州的城中村住过,从零起步,广东包容我、接纳我,给我机会。
没有背景和资源,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事业的成功,从城中村跳出来。非常励志的经历,
谈到过去那段岁月时,丁磊很淡定,把它当成生命的一种历练。
3、深圳故事:有些改变,注定要发生
没有哪一个城市,像深圳人一样,如此热爱城中村。
公开数据显示,深圳有1044个城中村,均匀分布在城市各个角落。
深圳2000多万人口,住在城中村的就有1100多万人,占总量人口的60%。
在总结深圳发展经验时,媒体常把城中村视为一个正能量的榜样。
华为的任正非和大疆的汪涛,创业初期都有城中村居住和办公的经历。
甚至有人认为,城中村是深圳最精彩的创业孵化器。
没有城中村,就没有深圳今天的繁荣昌盛。
政府默认了城中村发展的现状。虽然80%的城中村农民房是违建,但本着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原则,政府认可了其租赁关系的合法性。
民间普遍认为,外地人融入深圳,比融入京沪要容易很多。深圳是国内少有的,不排外的城市,政策开放,环境宽松。
对没有什么资源的外地人来说,深圳的居住条件比京沪要好很多。相比北京的地下室和上海的棚户区,深圳的城中村好了不止一点点。
不过,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深圳的城中村也在慢慢发生变化。
2018年年初,一些在深圳城中村居住的人,收到了房东的逐客令,要求限期搬离。
坊间盛传,是因为某大型房企收了很多农民房,用来改造成公寓。一封富士康员工给万科的公开信,把这个大型房企成功推上了热搜榜。
把农民房的外墙刷一下,房间改造得更小,添加一点家具,然后房租直接翻倍。
网友们质疑这是在变相涨房租,房企比农民房房东还要黑心。
很多人担心,房租暴涨会降低深圳的城市吸引力。大量的低收入人群租不起房,将被迫离开深圳。
这这座城市不但需要高科技人才,也需要清洁工、家政、普工这样的普通劳动者。
虽然,城中村的公寓改造没有停止步伐,但政府显然听到了网友们的讨论意见。
近日,深圳国土部门发布的规划意见强调:为了保留城市发展弹性,将在特定时间内保留一定比例的城中村,合理有序开展深圳城中村更新工作。
原来准备拆迁的99平方公里的城中村,现在不拆了,由拆除重建变成整改发展长租公寓。
但是,未来城中村还会维持现状吗?
作为一线城市,深圳就算再包容,也不会一直允许城中村这么脏乱差。
在很多城中村,市政工程改造工程已经启动,重新铺设燃气管道和下水道,路面硬化。挖掘机、铲车、大货车不断开进来,在村头小巷开挖,农民房外挂满了脚手架和安全网。
原本就不安静的城中村,现在变得越来越喧闹嘈杂。在这个快节奏的城市,就算有一天,城中村彻底变样,甚至消失,我们也不用惊讶。
这是深圳故事,同样也是中国故事。
4、我们背井离乡,不是为了一直住在城中村里
每一个离开家乡,到城市工作的外乡人,都有自己的梦想。
有人希望融入城市,有人希望走出国门,有人希望成就事业,但城中村绝对不应该是梦想的终点站。
城中村,是原住民的领地,甚至很多房东发达之后,自己都不住在那里。
对于外来人来说,城中村注定是一个过渡和跳板,而不是归宿。
城中村,给不了任何租客幸福的承诺。在这里,房东有绝对的话语权,作为租客没有议价的空间。
就像很多房东说的, 我的房子根本不愁租,你不住,大把人等着住。这是现在市场上少有的,一个绝对的卖方市场。
住在这种地方,你不知道哪一天,房东又要给你涨租金,水电费偷偷的多收一点。也不知道哪一天,突然就会收到逐客令,被迫重新去找房子。
城中村,撑不起我们的城市梦,无论是生活质量还是归属感。
如果你希望自己有一个远大前程,就不要被城中村的廉价感所同化。
毕竟,美好的东西,都很贵,很难,需要自己去争取。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在城中村生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有人回答说,城中村是年轻人走进社会、谋求独立时的一根救命草,但同时又是一根慢性毒草。不吃不行,吃多了要命。
吃还是不吃?其实不是你说了算,是社会说了算,是这个时代说了算。
有人说,在城中村,我学会了忍耐,学会了等待。学会了对所有忽明忽暗、忽冷忽热的声音的接纳和应对。
从城中村走到真正的城市,也许只有几步路的距离,但中间却差了不止一个阶层。
走出这个村,需要努力,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年轻的你,当实力还撑不起梦想的时候,要像鳄鱼一样,学会蛰伏,学会等待,静待时机的到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