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老子注释及评介

读书笔记-老子注释及评介

作者: 世界污脊 | 来源:发表于2019-01-13 10:28 被阅读0次

    2018. 10.22-28.周:《老子注释及评介》(修订增补本)陈鼓应,31-43页

            三、自然无为、虚静、柔弱

            所谓的“道”法自然,是说“道”以它自己的状况为依据,以它内在原因决定了本身的存在和运动,而不必靠外在的其他原因。可见,“自然”一词,并不是自然本身,而是一个状态。也就是说,“自然”并不是指具体存在的东西,而是形容“自己如此”的一种状态。

            “在老子那时代,擅自夺取百姓的权利是很普遍的。”

            然而,那个年代,只有如隶主与奴隶关系的时代,却诞生了《道德经》这样伟大的著作,可谓是“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的最真实写照了。

            老子说:“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鄙人以为,第一个威,是动词,威压;然而,第二个“威”可有两种理解,第一,威严,威慈,是威压被反抗破解之后的更大的有威信威严的国家/统治者带来的,第二,此威通“危”,指政权岌岌可危,将欲颠覆。

            统治,或者治家,都不应该不足以有所为而妄为,所谓的“无为”,便是如此,不妄作,顺应自然,顺应规律,方才能真正“有所为”。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经经》通篇主说“无”,是以一种最朴素的“小政府”“大社会”的雏形,然而,也并非完全民主的社会,是在有统治者,但统治者极度开明的政通人和的理想状态。如果说科学上有假想,比如“在没有重力的情况下”类似的,老子说的这也就是这样一种极端情况的假设。

            “好静”是针对于统治者的骚乱搅扰而提出的;“无事”是针对于统治者的烦苛政举而提出的;“无欲”是针对于统治者的扩张意欲而提出的。好静、无事、无欲都是“无为”的内涵。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橐龠——tuó,yuè:用手操作的鼓风工具,即古代的风箱。)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把天地、政令比作风箱,甚称妙绝!

            “上德所谷”。

            谷,凹型,若水之形,可承受,可承重,可盛下,“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不争,是以能容,有容乃大。

            “谷”—深藏若虚,有深藏的意思。

            《史记》,“老庄列传”上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盛德若虚”,这和半瓶子子满就摇摇晃晃的情形,刚好是一个对比。

            老子说:“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动极则静,静极而动。”

            “弱者道之用。”“锦绵若存,用之不动。”

            “道”的创生作用虽然是柔弱的,却能绵延不绝,作用无穷。

            柔弱的水还具有居下、不争、利物的特点。人生的态度也应该如此:要能处下,不争而利民(己)。处下,即谦虚的态度,放低自己。

            老子的“不争”的观念,并不是一种自我放弃,并不是对于一切事、一切人的放弃,也不是逃离社会或遁入山林。他的“不争”,乃是为了消除人类社会不平的争端而提出的。

            他仍需要人去“为”,而且所“为”要能“利万物”。“为“是顺着自然的情状去发挥人类的努力,而人类努力所得来的成果,却不必据为已有。这是一种伟大的道德行为,主要目的乃在于消弭人类的占有冲动。

    读书笔记-老子注释及评介 读书笔记-老子注释及评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老子注释及评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ryk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