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晏注释《老子》还没完成时,遇到王弼谈起自己注释《老子》的要旨,何晏的见解多有不及之处,不能再开口,只是连声答应“是是”。于是他不再注释下去,就写了《道德论》。
【原文】
何晏注《老子》未毕,见王弼自说注《老子》旨,何意多所短,不复得作声,但应诺诺。遂不复注,因作《道德论》。
王弼画像【人物】
何晏(190—249):字平叔。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末年大将军何进之孙。父早逝,曹操纳其母尹氏为妾,因而被收养,为曹操所宠爱,娶曹操之女金乡公主。少年时以才秀知名,喜好老庄之学,与夏侯玄、王弼等倡导玄学,竞事清谈,遂开一时风气,有文集十一卷,并曾与郑冲等共撰《论语集解》,今已佚。魏文帝在位时,未被授予官职。魏明帝认为何晏虚浮不实,也只授其冗官之职。大将军曹爽秉政时,何晏与之共事,得以累官至侍中、吏部尚书,典选举,封列侯。高平陵之变后,与大将军曹爽同为太傅司马懿所杀,被夷灭三族。
王弼(226—249):字辅嗣,山阳高平(今河南焦作)人。少年即有高名,好谈儒道,辞才逸辩,与何晏、夏侯玄等同开玄学清谈之风,称为“正始之音”。贵无贱有,著有《周易注》、《老子注》等著作,综合儒道,借用、吸收了老庄思想,建立了体系完备、抽象思辨的玄学哲学。其对易学玄学化的批判性研究,尽扫先秦两汉易学研究的迂腐之风,其本体论和认识论中所提出的新观点、新见解对以后中国思想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正始十年(249)秋天,遭疠疾亡,年仅二十三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