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句话,见识决定成败,如果你认同了这一句话,我还可以用细节决定成败来替代。看到细节决定成败这一句话的时候,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如果不熟悉,那么再看这一句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不是很熟悉。殊不知,许多很熟悉的事物,都是从书中得来的。
是这样的,我们看到的很多事物,包括我们经常说的一些话,大多都是可以从书中找到。当然,现在已经很少人愿意花很多时间读书了,之所以会这样?因为现在获取信息的路径越来越多,也可以说,现代人知道的事物比古代人知道的事物要多很多。
借用一句名人说的话,我取得的成绩都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某个层面上来看,今天我们的见识,很多都是站在了前人智慧的基础之上,正是有了前人打下牢固的基础,有很多的事情成为了普遍的常识。如果往前推演的话,会发现今天的一些常识性的事物,都是经历了不知道多少人努力之后的结果。
比如说人类的语言和文字的形成,就是经过了不知道多少代人的繁衍之后的产物,正是有了语音和文字的形成,才会有了与之相关事物的出现。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语言和文字,我们如何定义你、我、他,又怎么给数下定义,即便是我们觉得简单的距离,如果没有文字去定义,又怎么可能对距离有一个共识。
进一步的来看,我写的这些文字,如果不是有一个读书转换的过程,也不会产生这样的认识,没有那些认识,就不会产生现在写出来的这些文字。某个角度来看,即便是我足不出户,只要能够把书读进去,就可以把那些创作者在书中的见识收归己有,这样的见识,不仅能够让我站在自己的位置看到作者看不到的事物,而且还能够通过作者的见识发现自己看不到的角落。
另一个角度来看,关于读书有益的书籍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即使如此,仍然有很多人不喜欢读书。之所以会有很多人不喜欢读书,大概率上是那些人觉得读书无用,因为觉得无用,才不愿意把时间浪费,这正是人的聪明导致的结果。其实,正是有了这些小聪明,才会犯糊涂,一时的糊涂不可怕,害怕的是明明糊涂还觉得聪明,这样的糊涂就是一种短视。
俗话说开卷有益,也可以说,打开任何一本书,只要能够读进去,就会发现作者的一些奇思妙想,在那些奇思妙想中可能就隐藏着看不到的答案。记得小时候喜欢看十万个为什么,等到长大了一些,开始喜欢与历史相关的书籍,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拓展的视野,还增长了见识,有什么样的见识,将会有什么样的决策,有一些决策,甚至于会影响到人的一生。
所以,即便不是为了那些书中的颜如玉和黄金屋,为了提高决策智慧,也需要想办法要多读一些书,提高个人的一些见识。少见才会多怪,凡是见多识广的人,往往都是一些见怪不怪的人,很多时候的事情,常常被一些聪明人写进了书中,想要找到那些事情的答案,只需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见识也会在自见中一点点的增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