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较喜欢清理东西,可能是有点强迫症的原因。
我在家里面看见没用的、很长用不上都想扔了,我扔一次被我家人看见就要说一次。说我不珍惜不爱惜东西,扣了一顶“浪费的大帽子,”到后面我趁他们不注意就偷偷的给丢了。我看见家里面比较乱,闲来无事,我就想好好的收拾一番。但是有时候比较矛盾的是,家里面空间太大了,一边整理一边打扫,到最后我看要收拾的东西太多了,我就会觉得烦,不想再动手……
笔得潘自从看了《断舍离》这本书,我对“收拾”有了重新的认识。在断舍离里,收拾是最重要的,但是收拾,是一种筛选必要物品的工作。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无用物。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出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
断舍离是一种通过物品来完成自我发现、自我肯定的手段,因此,它的过程是愉快的。所谓断舍离,就是训练自己成为能够信赖的自己,最终彻底脱离“没法收拾的自己”。
笔得潘当然,如果只是把用不上的东西放进垃圾袋再扔进储藏室的话,那不叫收拾,那不过是改变一下形态换个地方存放而已,是移动。而断舍离要做的,是把用不着的东西扔出家门,彻底切断它们与自己的关系。
要说断舍离从哪里开始入手的,其实就是从住所、职场等近距离的环境开始,让自己变得快活,让自己置身于快活的空间。
笔得潘想做到断舍离并不容易。
最初的阶段“舍”,就把很多人卡住了。因为舍不得。
在行为上,先学会“舍”,也就是把不需要的全部扔掉就行了。但是说的简单,想要做到是很困难的。就拿我家人来说,你让他们扔掉现在不需要的东西是很难接受的。那些东西有的里面承接着许多过去的回忆,丢掉感觉很可惜,这样的心理也常常会出现。
经济学有个二八定律,即企业80%的收入则由20%的客户所带来。同样维持我们生命运行的也只有20%的物品。那么断离舍就是减少我们的物品。
打比方说我给我家人看这本书,他们看完了书,很大可能性都会做不到书上说的内容,因为我太了解他们了……
笔得潘断舍离的意思就是通过重新考虑自己与物品之间的关系,扔掉对自身“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东西。断舍离的主体不是物品,而是自己,是一种以“物品和自己的关系”为核心取舍选择物品的技术。它的主体是“自己”,时间轴是“当下”。同时也是通过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产生舒适的行为技术
断舍离可不是简单的收纳术。通过整理家中的物品,该扔的东西就扔,不用的东西让它离开,让心理空间自由,人生由此变得开心!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所谓断舍离,便是主角与物品的相处方式。
年底了,在家里试试断舍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