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日内心颇多乱象,心神不定,忽尔左,忽尔右,又似山竹来临,燥而慌张,无法定神专注。反思之,似久未翻书,许久没有摸上满字的纸,缺少了些什么。
于是,驻足书前,蓦地脑子清明了许多,看着装祯精美,设计灵动的册册知识的精灵,不由感受自已的渺小。左右乱翻书,小记一二。
1.
有三种防身的药方是值得一试的。
第一个方子只有一句话:“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第二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第三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你总得有一点信心。”
第一要寻问题。脑子里没有问题之日,就是你的智识生活寿终正寝之时! 古人说,“待文王而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试想葛理略(Galileo)和牛敦(Newton)有多少藏书?有多少仪器?他们不过是有问题而已。有了问题而后,他们自会造出仪器来解答他们的问题。没有问题的人们,关在图书馆里也不会用书,锁在试验室里也不会有什么发现。
原来读书须带着问题的。
2.
要杜绝三种思维模式。
僵固型思维,就把注意力放到了我们不能控制的,别人评价我们“聪明不聪明”上,而没有放到我们能够控制的“努力不努力”上。
应该思维,则是试图用头脑中已有的规则去控制世界、自己和他人,发现控制不了,就会变得很焦虑、沮丧甚至怨恨。没有人应该对你好,没有人应该顺从你。
绝对化思维,则先是用绝对化的要求,把自己的控制范围无限扩大,又因为受到挫折而放弃了自己能够控制的事情。就事论事,不要以偏盖全。
请注意,控制我们能够控制的事情,是专注和精进,而不妄想控制我们控制不了的事情,是为变化留下空间。这也是有弹性的思维的特征。
3.
专注。
专注,是一个人生元技能,更是一个需要刻意养成的习惯。那么,对于一个习惯的养成往往要经历三个步骤——上心、上手、上脑所谓上心,就是要用心学习,掌握正确的姿势;上手,就是要把学到的东西,通过实践来掌握;最后一步是上脑,就是要不断地上手、上手,然后在大脑中形成习惯。练习、练习、练习。我们要完成从上心到上手到上脑的过程。
时间是筛子最终淘去一切沉渣。
4.
爱自己。
每次面临改变的时候,我们都会分裂成两个自我:一个上进、正义的自我,一个堕落、邪恶的自我。
上进的自我总是责备那个堕落的自我,而堕落的自我,经常会无地自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焦虑和内疚就这么产生了。
我们本能地相信,内疚和自责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改变。就像小时候,我们淘气、偷懒,严厉的老师或者父母就会监督我们做作业。
成功学也是这么喊口号的:想成功吗?就要对自己狠一点。
你可能也会经常说:最好能把自己骂醒,如果不能改变,那一定是你骂得不够狠。
可是,内疚和自责能推动大象改变吗?当然不能。要不然我们也不会一边内疚自责,一边拖延着不愿意改变了。
原因在哪里呢?
原因在于:很多你想改变的应对方式,比如:吸烟、乱吃东西、拖延,就是为了应对焦虑和压力而产生的。
现在,内疚和自责增加了你的焦虑和压力,那你会用什么办法处理它们呢?当然还是吸烟、乱吃东西、拖延这些老方法了。
所以,越是自责,你就越容易放纵自己。这就陷入 “放纵——自责——更严重地放纵”的恶性循环。
有人说,为什么我越自责就越拖延了呢?就是这个道理。
用焦虑、恐惧、内疚的情绪来激励大象,大象只会焦虑烦躁地在原地打转。更何况,内疚和自责还会降低你的自尊,让你觉得自己懒惰、一事无成,进而破罐子破摔。
你要知道,那个你责备的自己,也正是那个要承担改变责任的自己。如果你都已经把自己骂得士气低落了,那你还哪里有勇气和力量去改变呢?
所以,问题不在于要不要对自己提高要求,而在这种高要求背后,你对自己究竟是厌恶,还是爱和期待。只有后一种感情,才是触动改变的力量。
躁动不安的心似乎有了可以安放的地方。读书,这世间第一好事。
读书,世间第一好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