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好书,像与智者对话。
戴尔·卡耐基《人性的优点》写于1936年,经过不断完善补充,完成于1948年。仔细阅读,这本书写于上个世纪的著作所蕴含的智慧对21世纪的我们仍然受用:发挥人性的优点,开拓成功美好的新生活。
卡耐基在《人性的优点》第一章中描述道,“就像船只相隔的舱室一样,把昨天关在外面,把未来像昨天一样关在外面,如果你在今天不仅背着昨天的负担,还背着明天的负担,那么即使你的身体极其强壮,走起路来也会步履蹒跚。要养起生活在日日相隔的舱室中的习惯。”只关注今天,昨天不必再思量,而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
反观我们的生活,似乎处处充满了忧虑。互联网企业饱受争议的“996”加班文化引起人们热议,网友们对到底该不该“996”争论的热火朝天,说到底,“996”加班文化背后隐藏的是经济寒冬给企业和员工带来的巨大焦虑;4月15日,巴黎圣母院有着852年历史的中轴塔在火中坍塌,引起世界民族的关注,这场意外火灾仿佛在告诉我们没有什么事物是永恒存在的,要活在当下,要有“说走就走的旅行”,要“再不疯狂就老了”;而更久之前的“逃离北上广”,更是让挣扎在一线城市的人们内心波澜起伏,大都市纷繁的生活,望尘莫及的房价意味着生存焦虑,而回到小城市,太单调的日子意味着面对无尽的灵魂焦虑......
不知道从何时起,我们变得容易焦虑,对生活特别认真,我们不想白来一趟,不想虚度生涯,但也许是还不太能明白犯错也是一种学习,浪费也是一种成长;我们变得容易焦虑,带着很强的自尊心,对未来缺乏安全感,也许是还不太懂得与自己和谐相处远远比获得名和利重要。正如德国著名哲学家亚瑟·叔本华所说,“我们很少想到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而总是想着我们还没有的东西。”
那么,我们为什么而焦虑?卡耐基在《人性的优点》中将焦虑的产生总结为几个问题:
第一,对未来未知的担忧,导致无法关注当下,无法做对未来有意义的事;第二,对时间的焦虑:日子正以惊人的速度飞逝,今天不会从黎明复始;
第三,工作结束之后余暇如何度过:这正是忧虑和沮丧向我们袭来的时候;
......
说白了,忧虑的产生是追求的目标还不够清晰,生活的意义还不够明显,因此,自己还不够让自己满意。
焦虑像一个耍脾气的顽童,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将它从身边隔开,让自己生活在“日日相隔的舱室”中,直面焦虑不拒绝,不逃避。我们之所以忧虑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能力不足,只不过是缺乏转变的“勇气”:
首先,看清忧虑的真相。产生忧虑的原因很大部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事物的真相,因此,获取事实、分析事实,做出决定是第一步,然后按照那个决定行动起来。就像林语堂所说的“心甘情愿的接受既成事实,真正的心态平静来自接受最坏的结果,我认为从心理上说,这意味着活力的释放。”
第二,给忧虑设置“止损”命令。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许多形形色色的问题,不顺遂的事情可能随时发生,这就需要我们预先确定某件事情到底值得忧虑到什么程度,超出那个程度就停止忧虑。就像买股票,当价格低于购买价格的某个点时及时卖出,避免更大的损失。
第三,治疗忧虑的方法是,把注意力全都集中到做某件富有建设性的事情上去。社会飞速发展,面对纷繁诱惑我们很难将精力集中于某件富有意义的事情上,因为这可能意味着“快乐延迟”,意味着不能及时获取回报:比如健身,练出腹肌需要付出长时间的汗水,比如读书,可能一年之后才会感觉到变化......而只有把注意力全都集中到做这件富有建设性的事情上去才能避免因“快乐延迟”带来的忧虑。
第四,幸福感来自内心。我们的生活是我们的思想使然,幸福感来自内心,与外界无关。正如《人性的优点》中所描述的“我们要‘好像’自己是勇敢的那样表现,那么我们就会是勇敢的;我们要‘好像’自己是快乐的那样表现,那么我们就会是快乐的。”不要忧虑,但不要停止思考,问题来了尽管去做好了,把害怕担忧都留给昨天。
读书也像是“在日日相隔的舱室”,读书也许并不能带来现实的财富,但可以带给你心灵上的富足。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读书的理解不同,那么你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