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司马迁
(1)
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寒冬雨夜,围炉烤火,半盏清酒,吟诗作赋。享受一个人的孤独,应是揽怀惬意。
夜色无边。
万籁俱寂的时候,一个人看书,一个人喝酒,一个人发呆,一个人迷迷糊糊上床睡觉。
我又极其钟情,随心所欲,写点乱七八糟的文章。熬夜,这恶习以是平常。
某人说我,不务正业。除了写点无关痛痒的文字,我确实还真不会干点她眼里的正事。
写作,其实是件伤脑筋而又极其无趣之事。只是踏入这写作门坎,每每让我欲罢不能。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一个静不下心的人,根本写不出好文章。因为你无法感受真实的自己,也不能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白天,我在诗友群发表感触。
再寻思,每次行云流水文章,其后我竟忘却。
汐颜说,沈从文先生晚年不再写小说。他曾感叹,对这个世界,实在是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怅望千秋,萧条异代,而今世事更为不堪闻问。
关于《黄家阿姐》的故事,终究黯然拾笔。
看来,我只能写点风花雪月或者无病呻吟。
相比沈老晚年,我还如此年轻。言语渐少,我有点惶恐。莫非我要逃遁世间?无意间,看到简书写作文字,洋洋洒洒,超越八万。
没有惊喜,只有愕然。
文字越写越多,语言能力就越来越迟钝。
(2)
最近想了解传统文化,想起了司马迁。
史学两壁,文史本一家。要想写好史学或散文,古今文豪皆感慨:通读《史记》、《资治通鉴》,这是成就文学大家的必经之路。
我本不才,亦不曾幻想成为作家。《史记》、《资治通鉴》等著作更不曾通读。
后世文学家对司马迁评价极高,无论是汉代史学家班固,唐宋八大家的韩愈、柳宗元,直至晚清梁启超、民国鲁迅等文豪墨客,对他推崇备至。
司马迁,成为唯一没有差评的文史大家。
我对他的写史经历,饶有兴趣的查找一番。
公元前104年,任太史令的司马迁开始著述《史记》。
公元前99年,李陵战败匈奴,被俘投降。司马迁因替李陵辩护而被捕入狱。
公元前98年,司马迁为著书《史记》而自请宫刑,忍辱苟活。
公元前97年,司马迁被赦出狱,任中书令,同年完成巨著《史记》。
公元前93年,朋友任安书信给司马迁,希望他“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其后,任安遭论罪入狱腰斩。司马迁写了《报任安书》,直抒心意,埋下祸根。
两次被捕入狱,司马迁犯下大忌。原来文字狱与阉割文化,并非当下独创,历来久远。
自古文人相轻。文人应是清高傲骨,司马迁满腹经纶,崇尚士为知己者死。按照如今市场经济的实用主义,他就是一个大傻冒吧!
司马迁惹下牢狱之灾,罪不该死。
司马迁惹下杀身之祸,自有缘由。
《三国志》中,魏明帝与王肃对话。
魏明帝说:司马迁以受刑之过,内怀隐切,著《史书》非贬孝武,令人切齿。
王肃回答说:司马迁记事,不虚美,不隐恶。汉武帝闻其述《史记》,遂取孝景及本纪览之,于是大怒,削而投之。
汉武帝对司马迁的迫害和打压,是因为司马迁在《史记》中,如实记录了汉景帝、汉武帝的过错,加之司马迁又因身受宫刑,怀有怨言,最终导致,下狱而死。
忠言尚且逆耳。口蜜腹剑,方可大行其道,人性劣根使然。司马迁竟不知好歹,著书立说,妄自菲薄两帝。
其不死,难以平帝愤。
汉武帝,并非善类。其临死前,以“少主母壮”为由,处死了太子的母亲,也就是他自己的嫔妃。试想,一个连自己的老婆,都不放过的人,他能放过心存忠言的大臣吗?
司马迁被秘密逮捕处死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秉笔直书《史记》,以文章记述汉高祖贪财爱色,诛杀功臣;汉景帝刻薄寡恩;汉武帝穷兵黩武等过错。
杀身之祸,终被自酿。
我为司马迁难过,我更为之而倾倒。
司马迁实乃聪慧之人。其视死如归之际,留下《史记》副本藏于家属。传于后世之《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后世朝廷,依据憎恶喜好,亦有十篇之余被篡改。
秉笔直书,千载永传。史家绝唱,万古流芳。鲁迅先生盛赞《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着实令吾敬仰,赞叹不已。
清风(3)
逝者如斯夫。
司马迁为后世著学文豪,躬先表率,当为后世之师。
前车之鉴,东汉时期的班固,效仿司马迁,私修国史。为免招惹祸端,避讳文章,如履寒冰。
我不知道,我所了解的历史,究竟有多少是真实的历史写照。字里行间,我却能感受汉字的博大精深。透过那些欲言又止的笔墨,尚存独立思想之人,自我领会,独自揣摩。
如今标准答案下的应试教育,考分掌握了能否升学的绝对话语权。莘莘学子谁会在意,所读文史之学,是否就是真实的历史写照?
岳麓书院留存“于斯为盛,惟楚有材”的楹联,奠定了湖湘文化由来已久的根基。
湖南人,耐得烦,霸得蛮。
这种血性,不仅成就了无湘不成军之说,也注定了湖湘文豪墨客,骨子里的一种豪情。
最近读易中天先生文章。
今夜不禁联想起,他在《百家讲坛》中开坛论道的独到见解,犀利解说,妙语连珠。
第一次听易中天先生主讲《汉代风云人物》,感觉他的嗓音有特色,沙哑而铿锵。
这位学者,不仅有大学问,讲座也娓娓动听,旁征博引而耐人寻味。我情不自禁地迷恋上,他其后陆续开讲的《易中天品三国》、《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系列讲座。
大师的魅力,原来不仅仅只是文字功夫。
相由心生。这个剑眉横竖的湖南人,面相严肃威猛,内心不乏柔情。同为湖南人,他有朱镕基总理的气质,湖湘文化,独特底蕴。
神往忘年交。易中天先生与我父亲年龄相仿,却俨然成为了我内心中的偶像、知音。
身为中国知名作家、学者、教育家,易中天说过太多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话。譬如:中国人是这样的,耿直却又圆滑,坦诚却又世故,多疑却又轻信,讲实惠却又重义气,尚礼仪却又少公德,主中庸却又走极端,美节俭却又梦想爆发,烧香算命却又无宗教感。这就是中国,矛盾复杂,很忙归纳成一个模式。
某报刊,评价他为当今中国十大直言君子。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这位上过山,下过乡的知青,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获过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校,之后任教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积年累月浸淫中华传统文化,易中天先生在2013年宣布写作36卷《易中天中华史》。做为公众知识份子人物,这可不是心血来潮,他就敢决定的事。
并非先生不甘寂寞,正如他自白初衷。
先生说,重写中华史,不是传统的叙述史,而是纠偏史、对比史、真相史、本质史。先生深知,重写历史,必遭选票派、毛派、同行、权贵的责怪与咒骂。然而,不管大家怎么骂,只要还剩一口气,他也要重写中华史。
先生说:其重写中华史,只为开启尘封千年的头脑功能,耕耘荒芜已久的思想土壤,虽千万人,吾往矣!
我想起朱镕基总理走马上任时的那种悲壮。
先后看过易中天先生其它文章,他对文革的反思,对饿死三千万运动的本质,对改革开放的评价等,如倒豆数,直言不违。
譬如,先生谈及改革开放的进步在哪里?
他引申了莫言先生原话:倒不是因为恩赐给老百姓多少钱,而是归还了老百姓最最基本的人身自由。易中天先生认为,从这个角度看,改革开放,确功莫大焉。但改革尚未成功,国人尚需努力。
易中天先生对于“三座大山”,对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等,耳熟能详的名词解释,有他独到见解之处。文涉敏感,恕不雷述。
如今官方主流,重走长征路。
这位个性秉直的老爷子,莫非他想重走司马迁之路?
我不禁有点担忧起他。
想起一句话:当你想完全了解这个国家真实历史的时候,你离犯罪的道路已经不远了。
突然发现,我已经写不下去。
虽然,我也是湖南人。
清风(3)
《碎碎坠琼芳:等一场初雪。》
朋友发给我一篇描写北方雪景的古典文章。
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难得美文,引用古典章法,文笔素雅至极。
图文并茂,作者恰达好处的拿捏古典诗词。
最令我动心之处,其描写雪景,引申了《红楼梦》章句: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多年不见大雪纷飞,何处寻觅芳踪?
文智兄弟,一个行走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
这个深夜,他也在坚守。
发图数张,寄余神游。
知我者,文智也。
南方湿冷至极,南人不懂北方的雪。
北方大雪纷飞,北人应识湘楚风情。
这个深夜,我渴望一场大雪。
清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