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到【被动攻击】这个概念,医生的孩子常生病,教师的孩子不学习。老师太过于在乎自己【教师】的身份,认为老师的孩子无论如何也不能学习成绩不好,所以容易过度关注孩子的成绩。这个时候,孩子的成绩里隐含着太多父母的期待,孩子努力学习的缘由,是为了让父母不再失望,所以这就造就了孩子的成绩与外部评价系统挂钩。孩子变成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在学习,而不是单纯的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这样的孩子是非常辛苦的,即便成绩很好,也不会为他带来快乐。
回想我自己上学时期,父母从来没有因为成绩不好而批评过我,这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导致的,他们不希望女孩子多上学。甚至放学回家,我的首要任务是帮家里做家务,而不能够先写作业。我却因此而变得更加努力,因为我知道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有可能有一个好的未来。对于学习这件事情,我有足足的内部评价系统。
但对于其他事情,很多时候我还是会向外求的。我也曾经纠结于这个事情,学习了那么久,还是会在乎外界的评价,还是不能够潇潇洒洒完全只活出自己。文中的一段话点醒了我:没有纯粹的内部评价系统,也没有纯粹的外部评价系统。关键是,你的动力系统中,哪个占主导。
这句话仿佛让我打开了任督二脉,越发接纳自己了。
文中还提到关于选择,曾奇峰老师说:一个经常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的孩子,他的生命力是汪洋恣肆的,尽管因为年轻,他会遇到一些挫折,但那些挫折最终和成就一起,让他感觉到自己的生命是丰富多彩的,“更重要的是,这是自己的”。
我深有同感。
从16岁开始,我没有再花过家里的钱,所有的选择也都是由我自己来做的。尽管走过弯路,也吃过一些苦头,但自己的选择,坚持下去的动力会更足,也从不后悔。那些走过的弯路,也都成为了我人生的经验。
所以,我的孩子,我会给予他们给自己做选择的机会。我相信每个生命都是向上向善向阳而生。我相信我的孩子,他会作出利于他的最好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