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live》已经接近尾声,媒体的吹捧和刷屏暂且落下帷幕。前一阵子看过太多太多关于《live》的安利,“神剧”“职场剧”“又丧又燃”等标签被贴在它的身上,但很少有人关注过,作为一部以警局为背景的剧,《live》在警察这一群体上所想要展现的内涵。
从这个角度出发,于是,我看到了一群最不像警察的警察。
在我的印象中,荧屏中的警察总是意气风发的,犀利的目光扫过犯罪现场的每一个角落,将手铐咔哒一声铐在犯人手上,高傲地说着“你有权保持沉默”。
然而《live》中的警察却不一样。他们当警察并不是为了无法平息的正义感,而只是为了谋生;他们在抓捕嫌疑人时自己也总是会头破血流;他们看到流血的犯罪现场也会害怕、难受;他们的日常工作是处理醉汉在警车中留下的呕吐物和处理打架纠纷……
最关键的是,他们处处受限,如履薄冰。
作为基层警察,他们拿着微薄的薪资却承担着超负荷的工作。无论休息与否,警报一响马上就要出发;抓捕嫌疑犯时从早上奔波到深夜;苦口婆心地劝阻厮打在一起的少年……同时,他们还要面对触法少年的复仇,直面危险的犯罪分子。年长的警察们身上无不带着大大小小的伤,甚至有的已经殉职。即便如此,舆论从来不会在意他们抓了多少犯人,只会抓着他们的失误不放。
安组长多次向上级申请成立专案组不得,因而耽误了抓捕犯人的时机被媒体围攻。当学生家长问起如何防范性侵时,实习警察韩静晤诚实地提议加强性教育等却惹恼了家长被投诉,差点转不了正。
在最后两集中,吴良村发现受伤昏迷的受害者,呼叫增援时被躲在暗处的凶手用刀刺中多处倒地。赶来增援的廉尚秀来不及瞄准立即向犯人开枪,犯人不幸抢救无效死去。于是民心愤愤,言辞激烈,仿佛犯人是无辜的而警察就应该殉职才对。而新闻中对受伤的吴良村警卫的报导,仅仅一句“手术成功没有生命危险”,全然不顾被刺伤多处的他是如何的九死一生,并因被刺伤膝盖韧带也许再也跑不了步当不了前线警察。
在年轻警察们愤愤不平地说如果是自己也会开那一枪的时候,前辈们却无奈地说道:
截图在惩戒委员会的审判会上,作为廉尚秀的师父兼见证人,吴良村带伤出席,也痛哭道:“到底是谁拿走了我的使命感?”
这虽然是虚构的情节,有夸大和煽情的成分,但仍可以反映出现实中的痛处。警察与普通民众之间的矛盾、任何权力不对等的双方之间的矛盾,是每个地方都面临着的问题。
警察群体是一个早已被“污名化”的群体,处境相似的还有医生、教授等等。在媒体镜头前,他们从官方上光辉伟岸的整体形象变成一个个的个体。于是,更多的丑闻也曝光出来,暴力、渎职的警察,性侵的“叫兽”、无良的医生,将警察、教授、医生等整个群体的名誉拉黑。
这些群体本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与其说他们是在服务民众,不如说是他们享有帮助人们的能力与权力。于是,民众天然地一边敬畏尊崇他们,一边提防警惕他们。随着信任的消释和权威的解体,尊崇所剩无几,提防与制约却越来越多,人们还美名其曰“民主监督”。
于是,渎职与失德的个体暴露得更多了,与此同时,这种约束也束缚住了一些能力出众德才兼备的个体。雪上加霜的是,纵然失德个体在最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可他们对整个群体带来的名誉损失是无法弥补的。无怪乎在剧中,发现同事参与了非法赌博时,所长咬牙切齿道,“我们这么努力挽回警察名声有什么用啊,搞这种事的臭小子们,把我们警察的威信都搞得一塌糊涂的!”
现实中,我们的大学老师也曾批判过那些追逐名利不顾学问的学者,骂他们不知礼义廉耻,搞坏了所有学者的名声。
事实上,所有的职业与行业都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但因为警察、医生、学者这些职业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正义感与情怀,同时拥有着更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所以当他们之间出现败类时,会引起更加激烈的舆论诘责。对这些行业的规范与制约固然应该更慎重与严格,但必要的信任与放权也是不可或缺的。
这是一个难以处理的矛盾,但这个矛盾要如何化解仍旧是个未知数。剧中就此展现了问题但也没有给出答案。庆幸的是,剧中的警察大多还是未改初心,尚未泯灭的正义感与抓到犯人的成就感激励着他们熬过各种各样的不公与困难,让他们始终坚持在岗位上。
可现实中,我不知道被污名所累的正义还能坚持多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