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太经典了,很多人读书时接触论语,学的第一句就是这个。这句话的意思大家也都耳熟能详——学习新的东西,还要不断地去温习已经学过的东西,就可以当老师了。
听起来很简单,要做起来,可太难了。
比如读书,我以前总陷入一种怪圈,总喜欢读新书。很多书买回来,草草一看,不就是讲阅读方法的吗,谁还不会阅读了,然后放一边;将思维导图的,草草一翻,这破玩意,有啥用,又放一边。似乎总是在涉猎新指示,但自己的提升却几乎看不到。这样的做法,唯一的好处就是朋友吹牛,讲到一本什么书,马上拍桌子,那个啊,我看过啊,不就是谁谁谁写的吗,还挺好……
按照孔子的观点,一本好书,是需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不仅在读的时候要代入自己,把书中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把书中的方法变成自己的方法,还需要不断反思实践,再用上下功夫。
两年前,我第二遍读完论语,掩卷长思,给自己定了一个要求:要把论语中的每一个句子切开揉碎,写一篇自己的读后心得。这样,就不简单是读论语,而是写300多篇读后心得。只有在写的过程中,才能仔细斟酌每句话、每个字,才能吧论语所讲,与自己生活所遇结合起来,把论语真的变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年多以来,各种事打断,才写了不到十分之一。但这件事我会一直做下去,直到把每一篇都揉进自己的思想里。但就这23篇来说,我已经能明显感觉到思想的笃定和进步了。
受此启发,这一年多,也开始在读过去翻过的一些老书。重新剔骨剁肉,梳理脉络。更有效的是,碰到一些好的建议,马上把他们变成最小可执行清单,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用起来。这些别人总结的好的方法,也经常是小用小得、大用大得。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千古大道,至简至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