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的实质

作者: 石竹 | 来源:发表于2017-10-24 03:30 被阅读51次

    对人对己的评价,简单贴上善恶的标签,其实不能客观反应问题的根本。

    人的所谓的恶,都来自内心的缺憾,没有安全感,对自己不满意,从而去寻求外在的虚假的东西来填充,从而把自己和世界对立起来。所以世上本来没有恶人,恶人的实质是病人。

    同样,世界上也就没有所谓的善人。人做善事,如果没有内在的自得,就是伪善。所说的善,是心灵找到了真正的自己,顺应了自己与世界的天然联系,是智慧的代名词。圣人们之所以能保持慈悲,就是因为洞悉了世间的真相。

    日常的道德评价,往往掩盖了问题的实质。没有了道德的审判,客观分析问题所在,或许更利于世间矛盾的解决。这样,天下才更容易实现和平,自我也更容易得到彻底的解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孤独的烟:《庄子·秋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能分辨善恶还是看山是山的程度,无善无恶是看山不是山的程度,为善去恶又回到看山是山的程度,疑似到了觉悟阶段。
        石竹: @孤独的烟 谢谢您的留言 您可能误会了 我只是理解 离真正觉悟还有十万八千里😊😊
      • 不惑而歌:遵从自己的本心,学该学之理,做该做之事,剩下的事由人不由己,且由他去!😂😂😂
        石竹: @不惑而歌 😄😄😄
        有道理,心里丰满了,其他都是小事了 🌻🌻🌻
      • 陶语:认同你的观点
        石竹: @陶语 知己😄😄
      • 一呼一吸一清净:嗯嗯,在理。在大乘佛教唯识学派对诸法的精致分析“五位百法”中,是有“善”这个小类的,也的确没有“恶”类。但是有“烦恼”和“随烦恼”两个小类,一共包括了26项,既包括“贪、嗔、痴、慢、疑、恶见”,也包括“邪知、不信、懈怠、掉举、昏沉、放逸、失念、散乱”,还有“无惭、无愧、忿、恼、恨、害、覆、悭、嫉、骄、谄、讹”。烦恼,也称“惑”,但并不称“恶”
        一呼一吸一清净: @屿木 老兄高看了。☕☕🙏
        石竹: @一呼一吸一清净
        这些佛学知识你多给介绍介绍,很棒的。
        石竹: @一呼一吸一清净
        清净兄看书就是系统,服气。我是太杂了,自己有时瞎琢磨,没准哪天掉沟里😃😃
      • 云淡风轻之蓝:有点高深
        石竹: @云淡风轻之蓝 我错了,道理不复杂 是我故作高深😃

      本文标题:善恶的实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soz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