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用典的“修养篇”:针对个人素质修养的要求,切入微观场景,以典说“情”,见微知著,举一反三,激励提升人生境界,修养内在素质。包括理想信念、思想品德、读书学习、生活情趣等方面。
01.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
【范文】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作为党员干部越是面对挑战,越要拿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学习劲头,保持虚怀若谷、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像海绵吸水一样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锻造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金刚钻”,以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底气和勇气,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选自2019年7月16日宁夏新闻网《学者非必为仕 而仕者必为学》)
【典故出处】
语出战国荀子《荀子·大略》,“君子进,则能益上之誉,而损下之忧。不能而居之,诬也;无能而厚受之,窃也。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
句中典故的意思是,读书人不一定都要做官,但是为官者必须坚持学习,不负平生所学。
【典故解读】
荀子这段话提到了君子、学者和仕者这样三种人。在荀子看来,如果君子出仕做官,那么,就一定能够给国家带来美誉,同时减少百姓的愁苦;如果能力上做不到这些,却仍然占据高位,那么就是欺骗;如果无能之徒还享受着国家丰厚的俸禄,那么就是盗窃了。
由此,荀子认为,读书人不一定非得做官,而一旦做了官,那么就要持续学习,不断提高能力,为国家和百姓做实事,以不负平生所学。
荀子的这一观点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弟子子夏曾说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这里的“优”通常被误解为“优秀”,其实是“有余力”的意思。子夏的这句话是说,如果做官还有余力的话,就可以去学习;如果学习有余力的话,就可以去做官。
为官者的主责应该是处理政务,但是不学习也是不行的,学习可以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学识,从而更好地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所以,荀子的这段话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思想,强调了学习是为官者的基本功课,唯有学习是从政者正心诚意、修齐治平的修炼方式。
【场景应用】
在当代,“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这句典故中的“如学”被化用为“为学”。“如学”指的是为官不负平生所学,而“为学”强调的是领导干部的持续学习,与时俱进,赋予了原典新的时代内容和要求。
【范文赏析】
这篇范文以典故“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为题,同时,文中又再次引用了这句典故,就是在反复强调党员干部唯有保持不断学习的劲头,像海绵吸水一样充实自身,增强底气和勇气,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
02. 人之知识,若登梯然,进一级,则所见愈广
【范文】
善读,让格局更宽广。“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党员干部能否把阅读融入生活方式,反映其旨趣所在,折射其格局境界乃至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人之知识,若登梯然,进一级,则所见愈广。”有了学问,好比站在高山上,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抵达披沙沥金、拨云见日的境界。(选自2022年4月18日人民资讯网评文章《世界读书日——在书中厚植党员干部的“精气神”》)
【典故出处】
语出南宋陆九渊《删定官轮对札子》,“人之知识,若登梯然,进一级,则所见愈广。上者能兼下之所见,下者必不能如上之所见。”
句中典故的意思是,人学习知识,就如同登梯子,每上一个台阶,视野就更加开阔。
【典故解读】
陆九渊是南宋哲学家,人称象山先生,是宋明时期“心学”的开山祖。
“删定官”是古代官名,负责修改审定律令,陆九渊曾调敕令所删定官。“轮对”是“轮当面对”的意思,宋代官员轮值上殿策对时政利弊,凡事关利害者许以极言,称为轮对。“札子”是古代官方公文中的上呈文书,用于向皇帝或上级进言议事。
这段引语指出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是,顺着次序由低到高逐步深入提升,循序渐进,步步登高。做学问就像登梯子一样,上一个台阶的人可以看见下一个台阶的风景,但是下一个台阶的人就不能望见上一个台阶的风景。
【场景应用】
“人之知识,若登梯然,进一级,则所见愈广”这句典故,在公文写作中常用于读书学习的要求和体会上,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具有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精神,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脚踏实地,一步步地往上登梯,在读书学习中把握人生道理、领悟人生真谛、体会人生价值、实践人生追求。
【范文赏析】
人民资讯这篇网评文章是在第27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对于党员干部的读书学习提出的号召和期望,文章的副标题“在书中厚植党员干部的‘精气神’”就是全文的主题。
范文中引用了“人之知识,若登梯然,进一级,则所见愈广”这句典故,既有古人对于读书的实践与感悟,也与文章的题眼呼应,更重要的是,这句典故很好地阐述了本段的分论点“善读让格局更宽广”,它告诉我们,自古至今,读书可以让我们收获真知灼见,优化知识结构,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拓展格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