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来到贾府的次日,通过黛玉之行动,介绍了两件事:一是晨省之时,了解王夫人之妹薛姨妈之子薛蟠打死人之事,以此来引出第四回之内容,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二是来到李纨处,引出对李纨的介绍及黛玉平日的伙伴
“次日起来,省过贾母,因往王夫人处来,正值王夫人与熙凤在一处拆金陵来的书信看,又有王夫人之兄嫂处遣了两个媳妇来说话的。”黛玉到贾府内一切按贾府的规矩晨昏定省不差分毫,小小年纪入乡随俗,知书达礼,拜完贾母再拜王夫人。同时又以黛玉之眼引出王夫人姑侄二人正在看从金陵送来的书信,且又有京城王子腾派来家人说话商量事情,可见事情重大,非同小可。
“黛玉虽不知原委,探春等却都晓得是议论金陵城中所居的薛家姨母之子姨表兄薛蟠,倚财仗势,打死人命,现在应天府案下审理。如今母舅王子腾得到了信息,故遣他家内的人来告诉这边,意欲唤取进京之意。”
黛玉不知信之内容,探春等人却都知晓,是薛蟠打死人的事,可以明白这件事也是公开的秘密。王夫人所读之信应是薛家有关案件的处理情况吧。这事已经是前一年之事,前文写应天府的缺额由贾雨村补任,莫非因贾王二府干预,府尹无法处理此案走人而空缺。人命关天的大事,王子腾却想让薛蟠到京城,逃避应天府的审理,可见王贾两家联手就可以一手遮天,气焰嚣张,根本不把王法放在眼里,一走了之,毫无拘束,贾王之势力可见一斑。
黛玉一行几个姐妹,见王夫人与来使计议家务,又说姨母家遭人命官司等语。看其事情冗杂,姊妹们随至寡嫂李氏房中来,又引出了有关对李纨的介绍。
李纨即贾珠之妻,贾珠夭亡,幸存一子贾兰,年方五岁,已入学攻书。贾兰五岁就开始读书,年幼好学,刻苦攻读,如此用功,他日必成大器,可望成为贾府的中流砥柱。
李纨也是出身名门,父亲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不诵诗读书。国子监祭酒也是个饱读诗书的文化要人,相当于现在的北大校长吧。李纨家学渊源深厚,耳濡目染,自然也是知书达礼之人。父亲秉承“女子无才便有德”古训,对李氏读书不大支持,让她只是认字读一些贤女事迹而己。贤女事迹深深印在李纨心中,成为她青春守寡的精神支柱与信念坚持。
李纨青春丧偶,人生之大悲,孤独寂寞,着实难熬,因处膏梁锦绣之中,衣食无忧,生活优渥,无须为生计而发愁,深受小时读过的贤女事迹影响,整日心如同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闻无见,成了命运的弃儿。哀莫大于心死,心死之人,无欲无求,心平如镜,毫无波澜。只知在内侍奉双亲,教养儿子,在外则陪侍小姑,做做针线活儿,诵读一点诗书。
黛玉来到贾府,整天因有嫂嫂李纨及姑娘们相伴玩乐,日子倒也过得无忧无虑,除了思念父亲之外,再也没有她挂念的事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