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创业读书笔记

创业读书笔记

作者: 悦如晨 | 来源:发表于2022-10-31 23:16 被阅读0次

【反脆弱】

作者说有一些建筑师之间的进化战争,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复杂的新事物狂热症。现代主义建筑与功能主义建筑的一个问题是,它的实体不够脆弱、不易打破,因此,这些建筑物就只能矗立在那里,折磨着我们的感官——你没法预测它们什么时候能够最终消失。

城市规划显示出了自上而下效应的核心特点:自上而下通常是不可逆的,所以一有错误往往根深蒂固,比如设计院,规划院进行了规划。就贯穿下去,必须这样执行。所以一有错误就是非常麻烦的。而自下而上则是逐步渐进的,创造和破坏同步进行,虽然创造的步伐能够稍微快一些。

无论是城市或是楼房,只要是以自然的方式增长的,就都具有分形的特征。就像一切生物和有机体一样,如肺或树木,它们以自我引导的形式生长,同时驯服了随机性。

比如各个区都是自己管自己的,会各有特色。“分形”既需要杂乱的延伸扩展,也需要自相似性(曼德布罗特喜欢用“自仿射性”的概念),如树木会生出很多枝条,每个枝条看起来都像一棵小树,枝条上又生出更小的枝条,看起来仍与整体相仿,就像稍加修饰但仍识别得出的整体。

这些分形基于嵌套模式重复的规律,产生了某种丰富的细节。

分形需要一些杂乱的表象,但是你会有一些方法来识别其杂乱背后的规律。

大自然中的一切从本质上来看都是分形结构——杂乱、富含细节,但是遵循一定的模式。相比而言,有序则属于我们在学校学习的欧几里得几何,简化了形状,但失去了丰富的内涵。

现在的楼房几乎都一样,缺少了数目的分形的感觉。当代建筑都是有序的,虽然有时它们会显得怪异。但是,自上而下进行的创造通常都是死板的(即不具有分形结构),感觉死气沉沉的。

作者说的跟古老文化相似。古老文化告诉你变化才是不变的永恒。

有时候现代主义会拐弯走上自然主义之路,然后停在那条路上。建于20世纪初的巴塞罗那高迪建筑就是从大自然和其他丰富的建筑形式(巴洛克式和摩尔式建筑)中汲取灵感而建造的。

作者曾参观过那里的一个房租管制公寓,感觉就像进了一个修缮过的洞穴,充满了丰富、杂乱的细节。

作者甚至相信,我前世就是住在这样的环境中的。丰富的细节却能促进内心的平静,这是非常微妙的事。可惜的是,高迪的概念后来除了催生非自然和幼稚的现代主义建筑雏形外,并未继续发展:此后,现代主义结构趋向于光滑有序,完全脱离了分形结构的无序。

作者希望的是像树木一样无序,各有各的特点。这就是为什么城市人都想去乡下。作者写作时喜欢面朝树木,并且,如果可能的话,尽量看向长着野生蕨类植物的无人管理的花园。

但是,棱角分明的白色墙壁却让我感觉紧张。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建造的几乎所有东西,都有一种不自然的有序结构。

都太有序了,太一样了,让人有一种联想。作者在伦敦遇上了一次交通堵塞,你会听到有人说,这种行驶速度相当于一个半世纪前,或者更慢。我花了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才从伦敦的一头到达另一头。

实际上,与其他城市相比,伦敦交通如此繁忙,是因为人们想住在这里,而且对他们来说,住在这里的益处超过成本。

伦敦超过1/3的居民都是在外国出生的,而且,除了移民,地球上最富有的一群人最初也是在伦敦市中心的临时住所里发迹的。缺少街道、缺少占主导地位的政府可能正是这个城市的魅力之一。没有进行彻底的规划反而是这个城市的魅力。

中国最发达的是北京。就像前两天有人问思涵老师:“想买房,想问房价是会涨还是会跌。”因为他是经济未来的一个中心,世界的中心。所以想到这里来居住的人会越来越多,包括在外国出生的。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它会是涨的。

建筑物自诞生后常常会出现变化,就好像它们需要缓慢地进化以与周围变化的环境相契合:它们会改变颜色、形状、窗户和特征。

斯图尔特·布兰德在他的书《建筑物如何进行学习》中登出了照片,显示建筑是怎样随时间而改变的,就好像它们需要蜕变成识别不出的形状——奇怪的是,这些建筑自兴建之时,就从未考虑到未来改变的可选择性。任何一个建筑设计师都没有想过将来会推广出来。

在乡村的环境中,落地窗能让人们最大限度地接触大自然——在这里,技术再次呈隐性状态。

过去,窗户的大小需根据散热方面的考虑来决定,因为窗户隔热性能差,热量会迅速从窗户散掉。所以只能是小窗户。但是,今天的材料可使我们摆脱这样的限制。所以它会有落地窗,让人看着自然很舒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创业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str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