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7点半,老大才想起来吃晚饭,自己盛,自己吃,边囔囔道:有点凉了,没事,我用菜汤拌拌。我在厨房打扫,好似并没看见这一切,10分钟后满满一碗饭吃的精光。
身边很多朋友都知道我家两娃胃口好,且把原因归纳为我的厨艺好。当然,这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起码荤菜我基本做到一周不重复,如果重复,也是今天清蒸,明天就红烧。因为家里的美食,是他们在长大之后对家的回忆。就着话题,我们就来说说关于吃饭那些事吧。
在我们家,吃过点心或别的零食以及肚子并不饿的情况下,而刚好遇见了家里的开饭时间,可以自己选择吃饭的时间,即饿了再吃。当孩子肚子不饿的情况下,大人强制孩子吃饭,其实有一种原因可能是大人只是不想因为他没吃,还有碗摊在桌上,造成二次收拾和洗碗。而孩子在察觉到身体吃不下的情况下,硬让他上桌会给他情绪也增加了负担。长期进行反抗,就会下意识的去抵制吃饭。根本没有进食的欲望,干脆不吃了,等到真的饿了,便把目光对准了家里的零食,水果等。
有一种家庭的孩子,家长特别忙,忙到只有吃饭的时候才会关注到孩子。担心他们吃得不够多,偏食,吃得慢等等。因为平时里等不到父母的关注,但是吃饭可以让父母“关心”自己。为了挽留住这种“关心”,孩子会下意识的吃的更加慢一点,想和大人多相处。
还有父母,做事规规矩矩,有非常严谨的时间规划。特别是在孩子的身上,好习惯必须要越小培养越好。培养好的规则固然重要,只是在实施之前,我们是否有了解过:他们在幼儿园(学校)是否吃过点心?餐桌上有他们喜欢吃的食物吗?如果不想吃,为什么不想吃?这时候,如果父母会为了自己制定的习惯养成,听不见他们的想法的话,也会让孩子有叛逆心,不愿意合作。
进餐时尽量布置一个轻松的就餐氛围,如果是喜欢聊天的家庭,可以多聊些大家都喜欢的话题。只要自己会握勺子了,盛好饭菜让他们自己吃。吃的快慢,吃的满桌都是,都不是问题。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新东西都会有一个过程的不是吗?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适时鼓励,关注他们吃了多少,而不是关注碗里还剩多少。吃饭是自己的事,大人不要做孩子吃饭的观众,没了观众,他们也没兴趣“作”了,吃饱饱比饿着舒服。
大一点的娃荷尔蒙作祟,有时候会跟家长对着干。比如,这道菜他明明是一只喜欢吃的。当我们欢喜的让他多吃点。他可能会拽拽的说,我今天不想吃。有一种可能,我们也需要注意自己的细节。比如语言表达,今天不吃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自己可以吃;如果肢体动作,不吃,还是给他碗夹了菜。想让孩子多吃点,在饭桌上也要给到尊重。
和长辈同住的父母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父母出生的时候,中国正处于大饥荒年代,导致他们这一辈都将食物看的特别的重。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次和我母亲出门玩或旅游时,她在头一天晚上都会准备些食物带上。无论外面购物是多么的便捷,这个习惯也总是改并不了,或舍不得改。而我们这代人就不一样,在食物上的安全感比他们这代强多了,兜里有卡,走遍天下都不怕。所以,当父母给我们带娃的时候,他们会把自己对每顿都吃饱的执念落实在孩子身上,追着喂饭,喂到孩子吐的都有。更可怕的是,还有好多孩子的爸妈,因为受了老人的“洗脑”,每顿不让孩子吃下多少,就不安心。我想,这可能也是现在小胖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