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修成了,我更忙碌了。想用课件,也想自己制作课件。
这周内容是相似三角形,正好可以利用几何画板作图,通过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定理的合理性和图形的本质特征,进一步培养学生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以前用几何画板讲某一道动态问题之类的难题时,往往需要提前用一节课或者两节课时间才能做好。这次是一节完整的新授课,需要很多文字、题目和图。
虽然知道很难,但是兴趣来了,什么也挡不住!
打字、作图、设置按钮这些单一的运用我都不怕。难就难在还要考虑它们之间的先后顺序、逻辑关系、组装合成。
这节课的课题是相似三角形,我准备按照原来教案上安排的内容去做课件。
复习巩固部分很简单,两个问题,对应两个答案。没有图形只需要设计两个按钮,用来显示/隐藏答案。
讲授的第一个内容,相似三角形的记法、相似比。教材直接就给出了两个相似三角形,我用了变换菜单下的缩放功能(就是位似变换)画出了两个相似三角形,剩下的概念,一个个展示,需要按顺序一个个编辑。
这节课的重点是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引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其他两边的延长线)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首先给出了这样一个做一做:
要求学生量一量,算一算,从而得出相似。
我用几何画板画出图,分别设置了一量、二求、三判、四找、五得五个步骤。然后移动点D,让学生感受其他不同的位置下结论的不变性。以及特殊位置中点处,提前初步感受一下中位线(讲的时候只考虑了特殊位置,忽略了让学生感受另一个中点,这应该是教材的真实意图)。
接下来就是用逻辑推理证明结论的正确性。
数学课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用原有知识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如何想”是我们引导的重点。所以,在引导学生思考过程中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设计如下:
逐步展示后,最后形成了清晰的思维链条,最后出示答案。
昨天下午在做这些时,设计很不合理,按钮我只知道用1、2、3做标签,结果再用时不知道是什么内容。
今天早上,早早起床后,翻看了一个几何画板高手的课件,很受启发,脑子里灵光乍现,就把简单的数字改成了我要提问的问题,既明确看到内容,又可以作为提纲,一目了然,循序渐进,形成链条。
紧接着就是推理另一种位置下结论的正确性。
问题出来了,我原来设置的点D是在线段上,此时需要是直线上。直接在原有图上再画就行,可是那样原来设置的按钮就都不起作用了,牵一发而动全身啊!只好重新来过。
看来做什么事要想做好,都需要先想好,最好能多想几步,不至于毁了再走回头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