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写的《西安按下暂停键》的文章,我在简书和百家号平台都发了,简书作为首发。
该文发表后,简书上倒是风平浪静,看过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常来常往的朋友,大约有150多位。
在百家上,该文倒是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阅读量持续攀升,评论、点赞和推荐的人非常踊跃,大约有3.7万人阅读,500多位点赞,230多位评论,一天的阅读量超过了几个月阅读量的总和。
其实不止这一篇,像拙作《母亲与秦腔》、《出差的那些事》和《我家那个大柿树》等,都是在简书上最先发表,却总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一边默默无闻,一边阅读者众。当然《母亲与秦腔》,可能与因时间冲突临时取消伯乐推荐有关,另当别论。
我很好奇,同一篇文章,为啥结果总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其实,仔细想想,这没什么好奇怪的,我想大概可能有几个原因,一个是与文章本身的质量有很大的关系,不好的文章在哪里都不会受到读者的认同和青睐,好一点的文章在不同平台可能会有差异,但在同一平台上还是比自己其他的文章阅读量要高很多,所以必须把文章写好,提高质量,仍是颠覆不破的硬道理。
其次,阅读量的多寡,与各平台的推荐机制有很大的关系。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推荐算法,像简书上采取的是软件推荐和专业人士推荐相结合的机制,同时也和自己持钻的权重密切相关。而头条上则采取逐步展现,逐步试探,不断监测读者的阅读数的反馈,然后采取放大或减少推荐量的方法进行推荐,一旦阅读量跃过了一个关键的门槛,比如一千、一万、五万等,它就不断地反复推荐,当然阅读量就会越来越大。记得笔者在头条上写过一篇《台湾那些名嘴》断断续续推了两个多月,那一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有推荐,阅读量接近了五万。
还有,各个平台的参与者不同,对阅读量也有很大的影响。在简书上,无论作者还是读者,大都是文学爱好者,性格内敛,很少盲目跟风,大家都很谦逊,包括管理层和那些伯乐,很有涵养。而其它平台,参与者成分比较复杂,发表的内容也比较杂,除了发表文学作品以外,突发事件和娱乐性占比很高,蹭流量靡然成风,有些点赞的人可能未必看完或打开过你的文章,他们有可能是因为你的文章有了流量来点赞,而不是因你的文章有多好看而已。
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氛围和不同的运行规则,正如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不同的经营理念一样,它们都在深耕自己的主业,紧抓自己的特色,在各自的行业走着各自独特的发展道路,有时并不具有可比性。
对于作者而言,要看自己看重哪些方面,不能有浮躁的心理,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应该始终不忘初心,沉下心来,向优秀作者学习,每天都有新发现,创作自己的创作,持之以恒,一定会大有裨益,看见更大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