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我们撒一个谎时,最后总要用无数个谎去圆,不管这个最初的谎言,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
谎言与否,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当谎言一个接一个出现时,很多人性隐藏的东西也就跟着涌现了。
人性就像是隐藏在水里的石头,你不知道水的深浅,你也看不清石头的多少,它所能展现出来的,取决于水下降的多少。只是你永远不可能看清整个石头的轮廓,形状以及大小,它具有一种天然性、隐蔽性以及不可预测性,我们只能窥一斑而不能见全豹。
人性的善恶,是先天还是后天的我们暂且不去讨论,毕竟那是属于哲学的范畴。但是从后天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现象,却足以让我们静静地去思考它所呈现出来的轨迹。
每个人都有它身上的人性,它像一本未知厚度也未知名的书,我们一页页的翻开,却永远也翻不到底,但每一页它都能让你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无论是一本书,一部电影,或者我们身边周围发生的一件事。每一样你都可以从中看到不同的人性,看到它所折射出的不同假象。
《驴得水》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它算是一部荒诞喜剧,虽然只是小成本小制作的电影,但是,它所带给我们思考的东西却很大,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东西一样也不少。
当这种小的东西被无限放大,很多人性上的东西,就会像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样,一一展露在你面前,它就像海绵里的水,看似没有了,其实你永远也榨不干。
2.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但这部电影讲述的却是几个人围绕一头驴的好戏。
故事发生在中国一个十分偏远的山区,故事里的主角是孙校长,铁男,一曼,老斐,铜匠,特派员和孙佳,当然还有那头驴。一切的起因都是因为这头驴,但准确来说是因为金钱和利益。
校长为了能够从教育部多拿一份老师的薪水,所以上报老师的时候拿了一头驴来充数,名曰驴得水,心想着反正天高皇帝远的,谁也不知道,其余人也都觉得这样,一点毛病没有。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但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
上面领导派了一个特派员来考察驴得水老师,就成了这把火,为了把这个特派员给糊弄过去,于是乎,他们找了一个铜匠来扮演驴得水老师。虽然这个铜匠什么也不会,但人很聪明,于是众人把他给共同训练了,最后还被一曼老师给“睡服”了。
本以为把这一茬糊弄过去之后,一切就风平浪静了。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只是这个大谎言大窟窿的一个决口罢了。
几个月后,特派员再次光临,并且带来了那个捐钱的慈善家罗斯。这把火似乎没有上一次那么好扑灭了,于是,众人为了再次蒙混过关,又一起演了一出好戏,他们各有各的目地,各有各的需求,各有各的理由,各有各的考量。
于是,在这样的一场较量中,很多人性的东西开始浮出水面,我们也在这样的一出戏中看尽了人性百态。
人性身上的水,就这样被榨了出来,电影里的各种转折,矛盾,冲突,就像是那根把水压出的最后稻草一般。
电影中孙佳有句台词说:过去的就这么过去了,以后就会越来越糟。很多人性上的东西更是如此,一旦让它发生过去,就真的很难过去了。
3.
其实,一个愚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群愚人,孙校长无疑就是这群愚人的头头。
他的出发点本是好的,独自带着他们几个来到偏远山区,想要为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一点力量。他的人性本不坏,虽然为了达到自己的目地,有点不惜任何手段,但总得来说他的人性是偏向愚的。愚在总以为退一步能海阔天空,总以为自己能掌控全局。
他常挂在嘴边一句话就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其实他和特派员一样,应该算是里面的强者,但最后大事没成,小节也更没有。
老斐人性的突变,应该是亲眼目睹了一曼把铜匠睡服了开始的。
他像瞬间醒了一样,谁也不知道那一刻他想到了什么。他是绝望了还是后悔了,是觉得虚幻了,还是终于认清现实并且愉快的接受现实了。总之,那一刻之后,他做回了本性的自己。
他的人性是偏向于贪的,是我的就是我的,不是我的我也不会让你好过,这从后面他对一曼和钱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当大家都不愿开口骂一曼时,他率先站了出来,发泄一通,他也需要这次发泄,因为他人性转变正是因为这个女人。
周铁男人性的转变,应该是从差点打死他的那一枪之后。
他看似勇猛,事事激进,一副肝胆相照的样子。其实,人性里他是偏向弱的。谁也不把他放在眼里,谁也不把他当回事,甚至连喜欢孙佳他也从不敢张嘴告诉她。
那一声枪响之后,他才终于明白过来,有权利的人,他们才是强者,自己是那么弱不禁风,和命相比,和活着相比,其他的一切皆是浮云,什么人性啊,道德啊,哪凉快就搁哪去吧,他只要能够活着。
一曼的人性一直是偏向私的,她热爱自由,放荡不羁,说睡服别人就睡服别人,从不刻意掩饰自己,自己想怎样就怎样,因为她喜欢和享受这种无拘无束的快感。
但也就是她这种自我的绝对私己性,成了她最后结局的伏笔。
电影有一幕,她对着铜匠说:你在我心里就是一个牲口。
这话可谓掷地有声,但仔细一想,可不就是嘛,没有任何情感的啪啪啪,在她心里可不就是像牲口一样嘛!
他们四个人,每个人都展现出了人性的不同面,贪愚弱私这四个字,分别用在他们四个人身上可谓是恰如其分。
4.
其实,人性本就是是经不住考验的,因为它的转变太快。
我们很难去说,人性这个东西是对是错,因为我们本就不知道,人性这个什么东西究竟该是一个什么模样,只是当它露头时我们需要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和评判。
电影中有个细节,就是每次他们开完会,总是把手搭在一起喊着他们的口号:团结、乐观、奋斗。
这也是人性上的一种整合,它需要每个不同的人作为承载它的载体,它需要每个人身上都表现出不一样的特质,它需要清水,也需要浑水,它需要全方位看看它里面到底有些什么。
只是最后一次,随着那声枪响,一切都结束了,结束的不仅仅是一曼老师的生命,其实还有一层人性的考量,何人该生,何人又该死,何人性该生,何人性又该死。
影片中,驴棚的无缘着火应该就是一个隐线了,从这件事看每个人的反应,以及对待和解决的方式,暗示了这些人的最后命运,其实也隐喻了他们每个人后面的人生走向和转变。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一开始他们就承认了错误,结局会是怎样的呢?是不是这个故事本身就不存在了。
5.
其实,人性该怎么去评价?人又该怎么去评价呢?这个其实很难去说,所以,我们常常说人在做天在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这么大个命题,绝不是一本书,一部电影就可以完全解释清楚和表现的,它就像海里的水一样,你知道它就在那里,但是你永远也搞不清楚。
或许,它也像很多哲学性的东西一般,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挖掘,去考量,去探寻,去辨别。
鲁迅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人性何尝不是如此呢?每经过一次外力的挤压,它就会有不同的面展示在你眼前,就会在不同的落点滴落在你心上,你是榨不干它的。
电影里,校长第一次送铜匠走的时候送了他几本书,并且对他说多看看书多学习,因为有教无类。他是这样说的,只是他没有真的做好做到。
有教无类四个字,我倒真的希望是这样。因为只有这样,人性的闪光点和黑暗点才能像水一样,永远也榨不干,才能一步步地洗涤我们的灵魂。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