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玩具&消费观的形成

作者: 小企鹅1980 | 来源:发表于2018-11-24 16:30 被阅读1次

    说真的,别说在农村,就算后来搬到城里生活后,都不曾接触太多玩具。作为一个拥有三个女孩子的人家,不曾有过一个毛绒玩具。直到上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在马路上捡到了10元钱,当时如捡到巨款一样的我,一路惶恐地跑回家,手心里全是汗,紧张地告诉妈妈这是我捡的钱,妈说行,你说想要什么,给你拿这钱买。我说想要一只大狗熊,于是妈妈又添了5元钱,第二天给我带回来一只白色狗熊,让我第一次有一种被宠溺的感觉。那时家里生活还是比较拮据的,所有的钱都用于买必需品,这也是在我工作赚钱之前对自己对别人都很“抠”的原因。家庭条件对我和二姐的消费观影响非常大,倒是大姐不像出生在贫苦家庭的孩子。在她买五百块钱一件的衣服的时候,我跟二姐应该只考虑百元上下的,这种档次大概到工作了四五年还没有提升,因为在我俩看来,既然不是必需品,就不值得。虽说漂亮衣服,我们也喜欢,但是询完价格后,如果超出我们的预期,就算再漂亮也绝对收手;而大姐的理念是这件衣服只要漂亮、合身,只要买得起-哪怕搭上俩月的工资,也值得。就在这值得与不值得间,我和二姐的消费档次、衣服层次就产生了巨大的悬殊。大姐的衣服几年之后看起来依然件件有品,即使她不想要了,给到我们俩,我俩依然如获至宝;而我俩的衣服堆了一年又一年,每次拿起也不那么爱穿,丢了又舍不得,送人又拿不出手。这个结果倒是“助长”了大姐的购买欲,因为她知道,她买一件相当于买了三件,她穿完老二能穿,老二穿完老三能穿。这所谓的“不值得”就变得“非常值得”。

    话题还是转回到玩具。印象里小时候只看过两样玩具,一个是跳棋,一个小盒子,里面四种颜色的棋子,撑起了我们的整个童年。我们仨人的智商也就在这跳来跳去的格子里被锻炼和提升;另一个玩具是口琴,已不记得是谁给买的,以及买给谁的。其实毫无疑问,家里的新玩具基本都是买给老大的,我们老二老三已习惯了“二手”的玩具。倒也别说,某一天我倒是自己发现了一种奇特的玩具。随着家里条件稍有改善,家里稍微添置了几件家具,在炕头的位置摆放了一个带几个单开门的矮柜子。有一天,我从柜子里面翻出来几个橡胶质的,前面还带着小乳头样凸起的好玩意。当时我想,家里有气球,妈妈为什么要藏在这里呢。我正用手摆弄着玩,妈妈从屋外进来,立刻又急又气地跑过来说,这孩子,怎么什么都玩呢?然后一把夺过去,收回柜子里。我被说得完全摸不着头脑,反问一句,气球不就是玩的吗?妈妈一听我把这当做气球,好像气消了一些,犹豫了一下,从里面拿出一个说,只能玩这一个,以后不许玩了!我高兴地应了一声。这件事情大约发生在我四岁的时候吧,原本也就轻描淡写的过去了,但也许是心中的问号一直没有消除,也许也知道这是很害羞的事情,所以也不敢再跟任何人问起,之后的日子也没再见过如此形状的“气球”。直到有一天,老公带着一盒这样的“气球”再次出现时,我似乎突然对二十几年前的疑问释然,然后自己尴尬又无奈地笑一笑,没有跟老公讲起这曾经的故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时的玩具&消费观的形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thy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