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988764/6e849f00a8d3242d.jpg)
可 12:1
耶稣就用比喻对他们说:
有人栽了一个葡萄园,
周围圈上篱笆,
挖了一个压酒池,
盖了一座楼,
租给园户,
就往外国去了。
可 12:2
到了时候,
打发一个仆人到园户那里,
要从园户收葡萄园的果子。
可 12:3
园户拿住他,
打了他,
叫他空手回去。
可 12:4
再打发一个仆人到他们那里。
他们打伤他的头,
并且凌辱他。
可 12:5
又打发一个仆人去,
他们就杀了他。
後又打发好些仆人去,
有被他们打的,
有被他们杀的。
可 12:6
园主还有一位是他的爱子,
末後又打发他去,
意思说:
他们必尊敬我的儿子。
可 12:7
不料,
那些园户彼此说:
这是承受产业的。
来罢,
我们杀他,
产业就归我们了!
可 12:8
於是拿住他
杀了他,
把他丢在园外。
可 12:9
这样,
葡萄园的主人要怎么办呢?
他要来除灭那些园户,
将葡萄园转给别人。
可 12:10
经上写着说:
匠人所弃的石头,
已作了房角的头块石头。
可 12:11
这是主所作的,
在我们眼中看为希奇。
这经你们没有念过么?
可 12:12
他们看出这比喻是指着他们说的,
就想要捉拿他,
只是惧怕百姓,
於是离开他走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88764/0a3445900138d910.jpg)
默想:
从
第1和第12节,
“耶稣就用比喻对他们说:
有人栽了一个葡萄园,
周围圈上篱笆,
挖了一个压酒池,
盖了一座楼,
租给园户,
就往外国去了。
他们看出这比喻是指着他们说的,
就想要捉拿他,
只是惧怕百姓,
於是离开他走了”。
我们看出来是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因为,
在本章开始就说明耶稣是在讲比喻;
而结尾的时候,
听众的“他们”看出来比喻的对象是谁?
——自己。
那么,
耶稣为什么要向“他们”将这个比喻呢?
第一节有一个“就”字,
说明耶稣是针对,
那些在上一章没有占到“便宜”的(27节)
“他们又来到耶路撒冷。
耶稣在殿里行走的时候,
祭司长和文士并长老进前来……”之人。
那么,
什么叫“用比喻对他们说”?
也就是耶稣下面要说的。
事实上是在回复他们来问他的问题。
他是在影射这些祭司长和文士的。
所以,
我们在阅读比喻的时候,
不要用对号入座的想法。
例如:
谁是园主、
谁是这许多园户、
葡萄表示什么、
把他杀了表示什么意思?
读经的时候,
除非耶稣基督自己的解释,
其它我们就不需要去对号入座。
圣经里的比喻,
通常故事里有一个核心意思,
他把这意思带出来,
我们懂得这比喻是在讲什么就可以了。
那么,
这里葡萄园的故事是什么意思呢?
看下面第10、11节。
他这个故事是讲给谁听的?
是讲给这些祭司长和文士听的,
所以下面说:
第12节,
他们看出这比喻是指着他们说的,
就想要捉拿他,
只是惧怕百姓,
於是离开他走了。
换句话说,
这比喻是影射这些祭司长和文士所做的事。
我们看到这主人做了一件事,
他挖了一个压酒池,
盖了一座楼。
租给园户,
就往外国去了。
如果我们要对号入座的话,
就会想往外国去是什么意思?
压酒池指什么?
于是就做文章去分析这些东西。
事实上在讲比喻的时候,
这些东西是不需要一一解读的。
对号入座常常会把人的意思带进来,
也有人说这比喻好比以色列人都不听神派先知讲的话,
他们还杀害了先知,
这样讲是不错的。
但是故事本身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
——那些园户没有尽他们的责任,
没有做他们该做的事。
就好象神从他们身上收不到果子,
有这种味道。
这里的重点是,
耶稣基督讲完这个比喻之后,
他们这群人就心照不宣,
知道耶稣基督在讲他们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88764/9ba4ed4d0642c457.jpg)
祈祷:
慈爱的天父上帝,
我们感谢赞美您!
我们是悖逆的人民,
不听先知的讲论,
更是残害圣子的硬着颈项的人。
但是,
您借着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来到这世界,
虽然死,
也要让我们明白您的爱是给我们悔改的。
愿如今还活着的人,
能够珍惜现在的光阴,
晓得人生是要“交账”的。
活着的时候,
要为着身后事负责任。
更何况上帝的独生子已经为世人舍命了。
但愿,
我们在上帝面前都能够交的安心。
祈祷,
奉主耶稣基督的名祷告。
阿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