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故乡小泉
最美夕阳红十年前,房地产市场还在大放厥词,买房养老是最明智的选择。我只是个俗人,终究绕不开世俗的诱惑。2009年—2014五年间,我省吃俭用,咬牙跺脚,买了两套住房。我的购房计划是:一套用来住宿,一套用于出租或应急。我曾经在30岁时,认认真真的琢磨过退休后的生活。我有两套住房,两夫妻都有养老保险,还有商业保险和六位数的商业投资(年利率10%)。每个月的收入应该够日常开支,至少不用舔着脸问孩子们要生活费。过去五年,虽然背着沉重的房贷十字架,但我依然过得很快乐,我可以理直气壮的对孩子们说:“我们不需要你们养老,但你们也不能啃老”。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的房地产市场不能说一片萧条,至少没有五年前那么景气。2016年有关部门提出了房住不炒的政策,房地产市场的各种管控措施如雨后春笋接连而至。五年之后,效果确实显著。去年春节前,我陪一个大学同学去买房,多一个人多一点心理安慰。在南昌二环内,房价9000左右,相比三年前,实惠不止一点点,开发商还是央企。三年前的同类型的房价差不多13000左右,五年前差不多15000左右。我们在看样板房的时候,有对夫妻在售楼部门口破口大骂置业顾问。原因其实很简单,三个月前开盘价12000元/平,三个月后,同类型的房价掉到了9000左右。100多平方的房子,直接损失30-50万元,搁谁心里都会堵得慌,两夫妻要求开发商补差价。置业顾问一句话怼回去了:如果涨价了,你们会不会把赚到的钱给我们?我同学看完这场闹剧之后,决定还是缓缓(一群看客纷纷发表高见:房价还会跌)。人的心理就是这样,买涨不买跌。以房养老,看样子此路不通。
有人可能会说,以房养老,并不一定要卖,可以 “以租养老”。疫情前,我那个小房子,两室一厅,70多平方,可以租1600元/月,还非常抢手,因为周边有好几个学校。疫情后,陪读的家长减少了,很多孩子都在学校住。今年只能租1200元/月,大多数是短租,每年会有1-2个月空置期。房子越来越多,城市化进程差不多60%,租房的人也越来越少,未来租金要上涨很难。以租养老,看样子也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到2045年,中国男性的退休时间是65岁,刚好是80后,还有25年的时间。如果刚好是80年出生,就只有23年。按照三线城市的年度人均消费计算,2020年大概是3万/年,两夫妻就是6万/年。受通货膨胀影响,物价会持续上升。25年后,两夫妻的年度消费大概是24万/年(6÷0.25)。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到2045年大概是85岁,也就是退休后还要准备20年的生活费。20年的总费用预计是480万。两年前,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数据的时候,我确实有点压力山大。我得用25年的时间存够480万,才能有个相对像样的退休生活。养老,确实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今天,在小区29栋3单元楼下,一群人围着地上一老翁。老翁70岁左右的样子,坐在地上像个3岁的孩子,很迷茫的看着周围的人。这老翁并不陌生,每天经过29栋3单元的时候,都能听到他在楼下叫一个人的名字,一声接着一声,确实有点扰民。我大概听了几句,大概的意思是:老翁无儿无女,住亲戚家,近来老年痴呆越来越严重,在家里乱来,影响孩子学习。亲戚找到居委会协调,希望把老人送到救助站。无独有偶,我隔壁邻居有个姑姑,也是无儿无女,有点智障,寄养在我邻居家。前年邻居的女儿生了女儿,今年又生了个儿子,一起住在邻居家。智障姑姑,老是大吼大叫,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迫于无奈,邻居在小区里找了一个地下室,每天送三餐饭,这也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养老,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话题,也是一个不得不提上日程的话题。
故事讲到这儿,我越发觉得养老这个话题过于沉重。但至少我们还有时间,80后,有20多年的时间去做好充分的准备;90后,有30多年的时间去做好周密的计划;00后,你们暂时可以忽略这个话题。
故事讲到这儿,我觉得有三件事得从现在开始脚踏实地的去做好。首先是强身健体,久病床前无孝子,无疾而终对自己和子女都是最好的回报。我小爷爷就是这样,身强体健一直活到89岁,七十多岁还伺候了两亩田,没生过一次病。去年元旦,一个糯米粑把他带走了。其次是财务自由,这个越早实现越好。退休后,如果还没有实现财务自由,那是一件非常恐惧的事,自己赚无能为力,问子女要张不开嘴;最后是培养子女要孝敬长辈,同时自己做好孝敬长辈的榜样,虽没有生儿养老的理念,但老了有儿尽孝终是好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