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点

作者: 小智快跑 | 来源:发表于2019-04-10 23:46 被阅读0次

别看我们深处的世界貌似无法改变,其实背后只要找准一个点,轻轻地一碰,这个世界就能够倾斜。这个点,就是“引爆点”。流行并不神秘,找对了方法,制造流行,是完全可能的。要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关键的影响因素上。

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维尔,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0位人物之一,《快公司》称他为“21世纪的彼得.德鲁克”,他的作品除《引爆点》,还有《异类》、《眨眼之间》都创造了书市的销售神话。

今天去书店看书,自己最近一直在写日记和复习投资的知识,这些精神来源给了我很大的安全,不至于自我理性的大象感到自责和焦虑,去了14号线将台站到达颐提港商场找到PAGE ONE(书店)。

找了格拉德维尔写的《引爆点》,这本书不陌生听过,是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在大脑中的吧!被很多牛人推荐的一本书,我也很好奇这是一本什么书,就取下来消化一下吧。

先来谈谈格拉德维尔这本《引爆点》这本书,你有没有发现,在生活中总会时不时出现潮流、流行事件。比如前一段时间有一款照片应用叫“足迹”,突然火爆了朋友圈,一时间成为一个现象级的产品。回想一下,小米手机也似乎是在一夜之间突然兴起的。那是谁创造了流行?流行的奥秘是什么?怎么样才能创造流行呢?这就这本书要揭秘的内容。

  格拉德维尔提出流行三法则:【1】附着力法则、【2】个别人物法则【3】环境威力法则

1. 附着力法则

是易传播,能自发传播,能在人与人之间相互快速传播的这种特征,指数增长、几何级增长称为附着力。所以附着力法则,就是指在同等条件下,附着力越高的信息引爆流行的可能性越大。

它揭示了传播信息的本身特征。如何做到有附着力?作者认为有时在信息的措辞表达上做一些修改,就能让影响力有显著的增强。比如如果让信息具有视觉化、具体化和可操作化这样的特征,人们就更容易记住并且愿意传播。

案例:如果回到十年前让你卖一款MPS,你的介绍是8G内存、轻便小巧、乐享生活,这样说没有任何粘性的,用户听了是左耳朵进有耳朵出,没有让用户形成自动传播的机制,相反像苹果买IPOD那时推出的宣传语是能把“1000首歌曲塞进你的口袋”这口号具体、形象、还可视化这就是让一个信息变得有附着力的典型证明。

  2.个别人物法则

前面我们说了,产品要有粘着性才会自传播,可是传播的过程中总是要有人来传播的,而且在传播的不同阶段其实需要不同的人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总结了三种类型的人,是整个流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分别是内行、联络员和推销员。纵使是一个特别容易传播的产品,也总得有识货的人,得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来帮忙传播。什么样的人会来传播?首先是专业的人。

内行:小米在刚推出之前找了手机小众圈子里的手机爱好者【发烧友】,来对手机提前试用和体验挖掘手机的内在价值,他们的朋友圈中对手机性能的评价影响力非常大。

所以,当你有粘性的产品时需要找到内行来给你发现这个产品的价值,从而形成第一泼由内行推动的传播增长。

  联络员:联络员这类人,他们往往爱社交,朋友多,精力旺盛又博学,所以在同类人群中有足够的影响力。想要让流行爆发起来,就一定要让内行的人传播给关键的人脉节点联络员。

推销员:而一旦这些联络员在大范围进行产品的传播的时候,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听众成为用户。其中有一些用户具备一种不一样的特征,那就是它们这类人爱分享、爱传播,发现什么好的东西都会主动积极给别人介绍。这样的用户,就是作者说的推销员。

3.环境威力法则

而环境对创造流行这件事件的影响,作者认为有两个方面起的作用:第一方面是环境给我们带来暗示。比如说这个流行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当时的条件是什么,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因素都能影响一件事情能否传播。另一方面我们自己要主动创造这样的条件来影响用户的行为。

  在环境威力法则中格拉德维尔举了一个例子:是发生在美国的真实事件,一名年满23的年轻女子在大街上被歹徒用刀捅死,而在这个过程中有38位目击者看到女孩被捅的过程都没有报警。

有心理学家就分析是什么样的心理让围观者这么冷漠无情,理由很多社会中工作的压力和邻居之间这种不来往的心态,或者是自身的害怕,后来分析是环境对影响一个人做出的判断有很大的影响,38位目击者看到没有打报警电话,这是一种分散责任的心态在里面。

大家都看到心里想会有人报警的,可惜没有,研究表明如果在这个环境下,看到这女孩被害时目击者人数在1名或许这名女孩会被解救。

人们是否能够关注身边的不幸者,有时取决于人们身边细微的环境因素,环境威力法则认为,人们对自己周围环境的敏感程度比他们所想象的更为强烈。

引爆点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在传播的过程中人群的规模特征也会影响传播效率,而一开始从150人个人以内的小群体进行分享和传播,才能更好地引发我们的流行。

当然,对于制造不同的流行,有着不同的目标,也有着不同环境背景差异,所以在这三个法则的应用投入上也不一样,有时可能核心关注一个点,有时可能三个点都关注到,但不管怎么说,作者想要告诉我们,流行并不神秘,找对了方法,制造流行是完全可能的。

 

相关文章

  • 引爆点

    《引爆点》(2006)@格拉德威尔 :链接:链接:《引爆点》有感 - Powered by phpwind* 引爆...

  • 引爆点

    最近读了一本好书,《引爆点》,里面详细解释了一种本无人问津的暇步士鞋如何变成了万人空巷的热销产品,艾滋病范围如何在...

  • 引爆点

    《引爆点》 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字数:693 1.流行三法则:个别人物法则 二八原则表现在流行上是由少数几...

  • 引爆点

    1、流行三法则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法则、环境威力法则个别人物:一些特别人物,有人意识到了时尚趋势,通过自己的社...

  • 引爆点

    流行具备三个特征:传染性,微小的变化产生巨大的效果,变化是突发式的而非渐进式的。 01 流行三法则 个别人物法则:...

  • 引爆点

    11月7日 |《引爆点》 要想发起流行潮,就必须做到把有限的资源集中用到关键方面。 书名:《引爆点》 作者:[美]...

  • 引爆点

    蹭热度,引爆点,近几年,随着网络的发达,越来越多的媒体商家都希望去制造热点,或者去关注热点,由此去推广到自己的产品...

  • 《引爆点》

    建立起一个流行潮的三个法则 1、个别人物法则: 下列三种人导致了流行的发生。 联系员:就是那种“认识了很多人的人”...

  • 《引爆点》

    “引爆点”指的是流行潮突然全面爆发,以及一切变化同时产生的戏剧性时刻。简单理解就是一个事物从未流行到流行过程中的那...

  • 《引爆点》

    作者:格拉德威尔,被称为“21世纪的彼得德鲁克”。其他代表作:《异类》 核心观点:别看我们身处的世界貌似无法改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引爆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toa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