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破局》是知名职业生涯咨询师、培训师马华兴老师的2018年最新著作。
普通解读
如果按市面常见的推荐语来说,这本书可以帮助职场人学会自我规划,帮助职业咨询师从入门进阶资深。
职场人可以解决诸多具体的问题,比如:如何用1个小时探索一个职业?如何用2个小时了解目标公司?选择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大城市还是小城市?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如何打造个人能力和资源系统?
职业咨询师可以通过咨询案例的描述,如同现场观摩高手过招,揣摩结构化的咨询流程以及具体的咨询技术。
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将有关职场的种种问题回答得直戳人心,有很强实操性和借鉴意义。
职场UpDay独家解读
市面上职场书籍很多、职业规划书籍也很多,这本书的独特之处也就是隐藏技能在于:书中暗含着十个受益终身的思维框架,从此你会以全新的角度看待职业生涯甚至自己的人生。
“帮助我们解锁生活中很多困局的,是思维,思维一变,如同推到第一块多米诺骨牌,产生行为上的变化,最终产生戏剧化的结果”。——《思维破局》
01.属+种差,学会界定问题
属+种差是界定事物的基本方法。属:先描述它属于哪一类,种:描述它与本类其他事物的差异。
这种思维方式如何应用到职业生涯中呢?
举个例子,我遇到不少来访者说:我比较内向,不善于和人打交道。如果用属+种差的思维方式拆解:
属:这句话属于观点,而不是事实;
种:这个观点与其他观点的差异是,否定的是自己的沟通能力。
有了这个区分,那么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探索:
这个观点是如何形成的?哪些人、哪些事让他这么认为?为什么会认为内向就不善于打交道?有没有内向但仍然善于打交道的人或者经历?他认为什么样的行为就是“善于”打交道呢?
你看,仅仅这一句话,就可以深度拆解出一系列对方背后的观点、思维和认知,甚至能挖掘出以往经历、原生家庭的影响。反过来,如果改变了他的观点、思维和认知,也许他在工作中就不会因为这个观念限制了自己的行为。
02.灰度思维,跳出牛角尖的艺术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爱一行干一行,还是干一行爱一行。当我们脑海中的选项只有A和非A时,我们的思维就会固定在这两个选项上,往往得出的结论:要么A对,要么A错;或者,要么这样做,要么就那样做。
如何跳出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牛角尖呢?书中教你一个奇妙的工具,这里就不剧透了。
但是我想举个实践中的咨询案例,就是运用的这种灰度思维。
我曾经遇到一个来访者,他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已取得很好的成就,但是整个行业前景低迷,长远发展不是很乐观,外地有好机会,他想为事业离开本市,但孩子的学区房、爱人的事业也都规划好,不能轻易转移,为此他陷入了两难。
相当多来访者带有这种两难性质的问题,面临要么为了家庭放弃事业,要么为了事业放弃家庭,那该如何破局呢?
Step1.设想一下两个极端:(1)完全追求个人事业,不顾家庭,假设这种情况是10分。(2)完全追求陪伴家人,自己事业没有发展,假设这种情况是-10分。
Step2.状态与目标量化。如果你给自己的现状打个分数,会是几分?如果给理想中的情况打个分数,又会是几分?这中间的差距,如果只做出一点点改变,那会是什么?假如这点改变做到了,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Step3.假如我们在保持现在职业状态不变,你觉得做出什么事,会让你觉得有成长?假如我们改变了职业状态,比如去了外地,那么,你觉得交通距离多远,回家频率多久,或者作出哪些补偿,可以保持良好的家庭关系?
03.逆向思维,不要只盯着问题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逆向思维告诉我们,认识和分析事物不要只盯着问题。
书中用一件家庭的小事展现了四个层次的逆向思维的运用,非常精彩,强烈建议有小孩的家长看一看。
拿我从事人力资源工作来说,经常要做离职分析。一般来说我们会如何做离职分析呢?把离职员工的年限、薪资、离职原因做各种分析,你会发现他们总是对薪资不满意,总是对职业发展不满意(事实上他们永远都不会满意的)。如果我们换种思路,分析下哪些在职员工为什么不离职呢?他们对哪些因素满意?如何进一步扩大满意的因素呢?
假如你在纠结于跳不跳槽,不妨也用这种方式思考一下,当初自己为什么选的这份工作?现在的工作,为什么“忍受”了这么长时间?哪些因素让自己觉得还可以甚至满意的?有没有方法可以继续扩大现在工作的满意因素?
敬请期待:《思维破局》:知名职业咨询师教你受益终生的10个思维框架(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