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我认为,这句话包含了两层意思:
一是教育与农业相仿,种子的生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很长的一段周期,学生的培养也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培养学生不能像工业产品那样迅速出炉。
二是学生的成长就像把种子播种到地里,给它合适的条件,如适宜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肥料等,它会自己发芽生长,开花结果。不同的种子长出的果实自然不同。而工业则与此不同,工业是将原料按照一定的工序统一加工,得出全然一致的产品。
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可谓道出了教育的真谛。
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启示我们:教育是个“慢”艺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中要循序渐进,遵循教学规律,尊重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教育产出的每个“产品”都需要精雕细琢,不可一挥而就,不能像自动化流水线那样,按钮一按,一会儿就有成品形成。其实孩子的成长就像花儿一样,成长是有花期的,开花结果是需要时间的,教育过程切不可拔苗助长。
然而,现在的教育中不乏急功近利的现象。有些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于是,对孩子们的起步教育越来越早,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幼儿园起便被要求背唐诗、学钢琴、练书法等——哪怕孩子并不乐意。不少教师总想着尽快提高班级的成绩或者某些同学的成绩,对一些暂时落后的学生逐渐失去了耐心···这些现象都或多或少忽略了孩子的发展规律。
其实,家长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提供给学生有利的成长环境和条件,然后耐心等待,让学生这颗独特的种子慢慢发芽、渐渐长高,最终开花,结果·····
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告诉我们:教育过程要因材施教。教育要像农业那样因地貌、地势、地理区域不同而分类区别,切不可统一办法,统一模式,统一流水线生产统一产品。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各自的个性和特点,教师需要因人制宜地进行教育引导。教育“生产”出的教育产品也不应该是统一的,而是具有个性差异的活活生生的人,要让每一个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让每一个孩子活出尊严、活出精彩。
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还告诉我们:从事教育行业要耐得住寂寞,甘于平凡,懂得守望。教育是具有长期性的,这就决定了我们教育工作者所从事的是需要坚守的、要耐的住寂寞的职业,这就要求我们踏踏实实的潜心教书,精心育人,本分做事,不张扬,不功利。
如果说学校是孩子成长的土壤,那么教师就是耕耘这块土地的农民。农民种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守望。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播下了一粒种子。农民要给这颗种子适当的水份,一定的养料,合适的阳光。怎么发芽,怎样破土而出,怎么长高都是种子自己的事。这是一个漫长等待的过程。
教育孩子同样需要学会守望。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平缓而渐进的过程,我们教师要用责任心去保护他,用爱心去温暖他,用知识去浇灌他,然后就看着他慢慢懂事起来,成长起来。
教育,就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合适条件,以供其健康成长。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是慢的艺术,是因材施教的艺术。在教育中要耐得住寂寞,甘于平凡,懂得守望。
正如台湾作家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写的那样: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