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扭伤就医的经历,让我深刻的认识到:医疗是为人服务的,医患之间不是甲方乙方,而是联盟。
脚踝扭伤就医经过
不小心脚踝扭伤,这次就诊,我一共去了三家医院,见了四位骨科医生。
第一家医院
我最先去的一家本城规模较大的骨科医院,老公租了轮椅推我去诊室。接诊的是一位40岁左右的男医生。我向其陈述自己的情况:昨天楼梯踩滑,脚扭伤,红肿痛,当晚冰敷,现肿胀好转。
医生按压我的脚踝部,我快速的用手挡开,表示很痛。这时候医生很是疑惑的说:“那么疼?”然后做了CT,医生看完说:“有点严重哎,打个石膏吧?”我回答:那就打个石膏。
医生给开了病历,诊断为脚踝撕脱性骨折,开了一盒盘龙7片,口服,然后,绑了石膏,让我回家制动,再没有其它的处理。
在我的要求下,医生给开了半个月的假期证明。回到家发现医生的病历写错,右脚踝写成了左脚踝……
一周后,口服药吃完,我去了医院复诊。同一个诊室换了一个医生。我问是否要做一个CT复查一下情况,医生说只有一个星期不可能长那么快,没有必要,然后开了一盒盘龙七片。我要求这位医生给我再开一段时间的假期,他拒绝了,说可以下次再来开,这个他做不了,必须由首诊医生开才可以。
脚扭伤的第14天,我再次去了医院,进行复诊。这一次,挂号室让我去住院部就诊,说我的首诊医生在住院部。
去了住院部,一位年轻的医生说,我所就诊的杨医生在手术室,下午才有时间。
下午再次来到住院部,杨医生仍然在手术室,一位略年轻的医生向我做了解释,然后为我做了CT检查,并在我的要求下重新绑了石膏。在这过程中,杨医生来到住院部看了我的CT影像,让我继续制动。然后在我的要求下开了四周的假期证明。
问了杨医生需要制动4-6周,在脚伤的第41天,我再次到医院就诊,去除石膏复查CT。
杨医生看了 CT影像,皱了皱眉,然后按压我的脚踝,稍用力会有疼痛,说是让我不用在绑石膏,回家开始试着走路,刚开始用脚尖着地。并再次给我开了21天的假期证明。
我有些疑惑,问骨折的部分是不是长起来了,是不是需要做一些康复治疗,做一些相应的处理再走路。
杨医生回答的很模糊,说是时间长了看能不能长起来,很肯定的说不用做其它处理,慢慢走就好。
老公问医生,还需要再来医院复诊吗?医生回答:“可以不用来了,来也可以。”便不再理我们了。
我对医生的回答有了几点疑惑甚至有点愤怒:骨折的部分没有长起来,可以走路吗?不需要做康复治疗吗?
第二家医院
回到家,我与老公在网络上做了相应的搜索。发现像我这种情况,确实有很多患者骨折的部分没办法长起来,一些时间长久以后慢慢的长起来。但无论骨折部分是否长起来,都应该做相应的康复处理。
然后我看到了一条令我后悔的消息,那就是除了保守的石膏固定法,还可以进行手术治疗,但选择手术治疗,需要在骨折后的一周内进行。
我对那家骨科医院有了不信任,决定次日去另一家规模略小的骨科医院就诊。
接诊的是一位30多岁的女医生,问了我的情况,看了我的CT影像。说是不建议手术,可能会损伤周围神经、筋膜,风险性太大。然后给我开了几张他们家医院特有的膏药,并给我贴上一张,还给套了一护腕。然后教我做跟腱练习,建议练习3、5天后再试着走路,嘱咐走的时候一定要脚跟着地,不要护疼,刚开始走路可能会有些肿。
见这位医生挺细致,态度也好,我安心了些。回家后开始跟腱练习,脚伤后的第49天,我开始练习走路,足底很痛,有淤气,腿稍微打闪,晚上脚肿的厉害。
第三家医院
因为脚肿的厉害,且很痛,我再次对医生产生了不信任,决定再次换地方就诊。
次日,我去了本城最大的一家综合性医院骨科就诊。
我给医生看了我的CT,做了相关咨询。医生回答的同第二家医院几乎相同,我也安心了些,回家继续练习走路。
目前我脚伤53天,足底痛减轻,脚还有些淤气,走路轻微打闪,较前几天好很多,相信不用手术,很快可以正常走路。
我的两点感悟
脚扭伤就诊的过程有些复杂,这次经历让我的情绪有了很大的波动,也让我有了极深的感悟。
一、作为病人及病人家属
作为病人,需要信任医生,但也不可完全依赖医生。
在这次就医的过程中,在第一家医院时,我太过依赖医生,没有仔细询问,是否有其它处理办法。失去了更多解决办法的机会。
在第二家医院,因为有了不信任,多出了第三家医院就诊的过程。
说白了就是,身体是你自己的,只有你自己最清楚。作为病人,需要清晰的说出自己的情况,不怕麻烦的弄明白自己的状况,具体的表达出自己的需求。
人生在世,吃五谷杂粮,谁也不能说自己今后不生病,记住这次的教训。以后面对自己或亲人就医,记得凡事弄清楚。
二、作为护士
这次的就医过程,让我对自己今后的工作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作为医务人员,需要清楚病人的情况,给予正确的处理,同时需要解释病人的情况,了解病人的需求。
对这次就医的第一位医生,我是不满的。尽管我知道,他的处理并没有错,仍然让我心生怨言。他没有向我解释——我的具体情况,也没有告诉我具体有几种解决办法,甚至没有讲清楚我的情况是否可以恢复。一度让我对身体恢复失去了信心。
2.作为医务人员工作需要细致,态度需要温和。
本次就医,在第二家医院,那位女医生的细致让我感受到温暖,也对身体的恢复有了一些信心。
这次的就医经历让我想到,以前我在工作中虽然态度上还算好,但不够细致,没有做到耐心的解释。
以后,身为护士,我需要在态度上再进一步,需要更多的耐心,做到温和细致。
相信无论是病人,还是医疗工作者,都希望病人早日康复。医疗是为人服务的,人们的健康需要医患共同的付出。
恰如《薄世宁.医学通识50讲》的第五讲——医患之间不是甲方乙方,而是联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