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陪孩子读古诗词
元日的屠苏酒谁先喝?

元日的屠苏酒谁先喝?

作者: 莫摘花的诗词情怀 | 来源:发表于2021-02-10 09:31 被阅读0次

    元日,就是春节,在古代也叫元旦,是农历正月的第一天。

    王安石有一首诗就叫《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声声,岁时更替,旧的年光忽然就逝去了,新的一年又来了。年年都有新日子,只是一年开头的这些日子分外瞩目,站在一年的初始眺望新的一年,总是有无限的遐想和希望,不自觉也会倾注更多的热情。

    元日这天,亲朋好友聚会的时候,人人手执屠苏酒,畅饮到天亮,醉倒在春风里,也是别样一番风情。

    在王安石这首诗里,就记载了元日的情景,岁时更替,人间百盛,家中的男女老幼,皆是满心欢喜地度那良辰。

    这一年的第一天,是个好天气,阳光照下来,暖暖彤彤,举目可见天光。于是人们便开始在这温暖的时光里,取下旧年的桃符,换上新的。

    读着王安石的这首诗,仿佛能穿越时光,看到人群热闹,烟火满天的画面。王安石这首诗里,写了新年元日的两个习俗。一是燃放爆竹,一个是更换桃符。

    新年燃放爆竹是自古就有的习俗,起先是点爆真的竹子,唐代人还称为它为爆竿。唐代诗人来鹄的《早春》诗里也有描述:“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

    只是古代燃放爆竹的最初目的是驱灾辟邪,后来才发展成为一种庆贺仪式。有书记载说:“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也。”

    由此可见,古人燃放爆竹是为了驱赶吓人的山臊恶鬼。相传它们害怕火光和巨响,因此每到除夕,人们便把竹子燃爆,把山魈吓走。

    也有说爆竹是为了驱吓年兽——相传古时候每到年末的午夜,年兽就会进攻村子,凡被年兽占领的村子都遭受到残酷的屠杀。但慢慢人们发现年兽害怕三样东西,分别是:红色、火光和巨响。于是人们就于年末除夕,在门上贴红纸,在院中爆竹来驱灾祈福。

    那什么又是桃符呢?就是古时候,弄两块板,画着门神的神像,或者写着门神名字,然后挂在门上,用于避邪。这样的板子是用桃木做的,是一种桃木板。

    古代的习俗就是,在辞旧迎新之际,选用两块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这两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这两个神的图像,悬挂在门上,或者是贴在门上,用来祈福、消灾。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相传,屠苏酒是由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饮屠苏酒,可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忽觉古代人过得太过艰难,野兽侵袭、瘟疫、灾难不断,所以要用尽各种办法消灾祈福。

    屠苏酒,一种说法是用屠苏草浸泡的酒,还有一种说法是,屠苏就是古时候某一类草庵的名字,所以屠苏酒便是在这种草庵内酿制成的酒。具体如何,不知道,反正到了元日要和屠苏酒。

    我们中国人,很讲究长幼有序,因此不同时间饮酒便有不同的次序。平时饮酒,年轻人当礼让长辈,让长辈先饮。但元日不同,全家齐聚,共饮屠苏之时,应当是年少的先喝。最年幼的当喝第一杯,最年长的喝最后一杯。唐朝诗人顾况说“还丹寂寞羞明镜,手把屠苏让少年”。

    先幼后长的饮酒次序,让年迈的顾况心生凄然,哪怕有炼制的丹药,到底无法使人真正还春,所以渐渐不忍直视镜中日渐衰老的容颜。

    像北宋的文豪苏辙——也就是苏轼他弟弟——作诗说,“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意思就是说苏辙七十余岁时,每年都是最后饮酒的那一个;

    还有我们熟悉的南宋诗人杨万里说,“老子年龄君莫问,屠苏饮了更无兄。”他说不要问他年龄有多大,反正每年元日饮酒,他都是最后一个。

    杨万里惯写事关儿童的诗歌,终究也开始叹老了。

    还是在宋朝,陈与义说“后饮屠苏惊已老,长乘舴艋竟安归。”又到新年,他在湖湘避难,湖湘之地偏南,气候温和,元日已是草木生发,众花开放,而人已老。沧桑与新春共至,心中也没有王安石的欣喜与憧憬,他最后一个饮完屠苏酒,暗叹乘坐小船最终能回到哪里去?

    过年之于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意义,关于孩童的欢笑,关于期盼已久的团聚、关于生活的希冀……虽然终不免日复一日的老去,但,这就是生活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元日的屠苏酒谁先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txt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