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李水脉的文艺商之脉
春天的故事(下)丨对越反击4-18

春天的故事(下)丨对越反击4-18

作者: 甄玺 | 来源:发表于2018-07-08 07:32 被阅读952次

    第四章  春天的故事(下)

    第十八回 对越反击  许世友东线穿插战  杨得志西线占凉山

    一、战前背景

    1、中美关系改善刺激越南

    越南北有红河平原,南有湄公河平原,中有长山山脉相连,有一形象比喻:一根扁担挑两个箩筐。中越两国的陆地边界全长1300余公里,是双方都承认了的已定界。同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苏联老大哥一直是中越两国所仰仗的对象。

    1969年3月中苏爆发珍宝岛冲突,中苏持续处于敌对状态,而中美关系则开始改善,让尚未结束抗美斗争的越南感到不安。但是,美国在越战中日益不利,失败已成定局。美国国内开始有人主张同中国全面发展关系,同时对苏联在亚洲势力扩展进行遏制。

    接下来基辛格秘密访华,中美开始建交谈判。中美接近对越、苏无疑构成了重大威胁。

    1971年基辛格和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中国总理周恩来立即两次秘访河内,通报情况。但越南领导人对中美关系改善十分不满,越南报刊发表了许多社论和文章,含沙射影地指责中国“联美反苏”,“破坏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

    1975年越南统一,越南党中央亲华派长征、武元甲等逐渐不再重用,党章里的毛泽东思想也被取消。越南改变了过去采取的“团结中苏”,“保持中立”的方针,开始向苏联方面倾斜。

    越共中央总书记黎笋访问莫斯科,与勃列日涅夫联合发表了“苏越宣言””。1978年黎笋又一次访苏,同苏联签订了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友好合作条约》。越南据此让苏联在越南建立海、空军军事基地,积极支持苏联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对中国构成南北夹击。

    2、驱散华侨

    在苏越关系增强的同时,中越关系迅速恶化。1977年初,越南政府为了“净化边境地区”,开始有计划地驱赶很早以前从中国迁居越南的边境地区居民。越南当局迫害和驱赶在越华侨,造成数十万华裔越南人,乘小渔船逃离越南到东南亚和其他国家和地区,寻求政治避难。

    1977年6月,中国拒绝了越南要中国增加援助的无理要求后, 越南突然改变关于边界问题上的立场,称北部湾边界线早已划定,把北部湾三分之二的海域据为己有;占领中国西沙群岛的一些岛屿,并对中国的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提出领土要求,不断在争议不大的陆上边界制造事端挑起边界纠纷。

    3、越南入侵柬埔寨

    在东南亚,越南则走上了扩张的道路,装备有苏式装备的越南开始自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 苏越签订《友好合作条约》后不久,越南于1978年12月25日越南派遣十几万正规军,打着解放被红色高棉奴役的柬埔寨人旗号,对柬埔寨发动了全面的武装入侵。

    1979年1月7日占领了金边,第二天拼凑了以韩桑林为首的傀儡政权。同时。越南还不断在中越边境地区制造挑衅事件和流血冲突,打死打伤中国边防人员和边境居民300余人。

    中国外交部连续三次提出强烈抗议,要求越南当局立即、完全停止一切武装挑衅,否则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必须由越南当局承担全部责任。但越南当局对此置若罔闻。

    4、中苏关系恶化

    进入1978年,中苏关系更加恶化。苏联开始沿中苏边境部署最先进的武器。4月,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和国防部长乌斯基诺夫到中苏边境视察,并在离中苏边界25公里的哈巴罗夫斯克观看了摸拟中苏边境冲突的演习。5月上旬,苏联还派飞机侵入黑龙江省,派军舰入侵中国水域,派边防巡逻兵登上中国江岸,打伤中国居民。中国国防部长徐向前发表文章,抨击苏联的扩军备战。

    二、自卫反击

    1978年11月,邓小平出访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三国。邓小平和李光耀在新加坡总统府的内阁会议室进行正式会谈。邓小平花了两个半小时谈苏联对世界构成的威胁,并警告越南不要在柬埔寨玩火。

    晚宴上,李光耀追问邓小平,中国接下来会怎么做?邓小平说,这就要看越南的行动有多严重了。越南的行动要是止于湄公河,攻势一过了湄公河,中国就不可能再按兵不动。

    1月30日上午,访问美国的邓小平在同卡特的第三次会谈结束后,邓小平说:“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站在柬埔寨一边反对越南侵略者。”

    几天之后到东京,邓小平对田中说:“有必要对越南加以制裁。我们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西方的一些国际问题专家却没有重视邓小平的话,认为这不过是他“说说而已”。几天后,也就是1979年2月17日,中越战争爆发了。

    中央军委于1978年12月7日召开会议,并于8日下达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决定和命令。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邓小平任命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上将为东线广西边防部队总指挥。

    1979年1月1日,中央军委又调曾经在1967年率友好代表团进入越南北方考察过军事形势的武汉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上将任昆明军区司令员,担任西线云南边防部队总指挥。至1979年2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批参战部队共7个军22个师36万人云集广西、云南中越边境,已箭在弦上。

    越南情报机构密切注视自1978年第四季度集结到北部正面中国云南广西的解放军精锐之师,认定这支数量大约为二十个师的力量。中国军队将于1979年元旦进攻,越南北部边防的一线部队接到这样的战争警报。阵地、哨所、公安屯、屯兵洞枕戈待旦。不料这是一场虚惊。接着又警告:1月5日,又是一夜徒劳的严阵以待。

    接着是1月15日,越军逢五就草木皆兵。进入1月中旬,邓小平在公开场合绝少露面,为此越军无比紧张地盯着即将来临的春节。1月28日,旧历春节,越军的警报又一次落空。

    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文,宣布了中国的最后抉择。同日,中国外交部照会越南驻华大使馆,强烈地抗议越侵犯中国领土,制造新的流血事件。2月17日,新华社奉命发布声明,谴责越南当局不断侵犯中国领土,宣布中国边防部队被迫奋起还击。

    当日凌晨4时半,集结在中越边境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广西、云南两个方向对越南北方6个省11个县发起进攻。在中越两国延绵500公里的边界线上,万炮齐发。

    边防部队127师为东线战区第一路,从广西宁明县爱店镇边境线上,向越方支马地区守敌,发起反击作战。43军副军长张万年兼任“铁军师”的师长。越军打出了“消127,活捉张万年”的口号。

    在越军被我军俘虏以后进行拷问时,从一名越军俘虏身上搜出来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对解放军使用化学武器。”得知消息的张万年,立即愤怒了便说道:”炸死他们。“

    随着谅山被解放军攻陷,整个谅山以南的一马平川呈现在解放军面前。至此,东线我军作战全面结束。部队打下谅山后,中央命令撤军。许世友望着军用地图沉吟,迟迟不下命令。他伸出手指头在地图上比画:“全是平原了,坦克大炮正好发挥用场了,不要两个小时我就能打到河内。”

    值得一提的是越南女兵的裸体战。七、八月对南方的气候来说是地闷热潮湿。在东线高平的一次战斗停火间隙期间,几个新兵窝在一个山腰猫儿洞中享受短暂的平静。因为没有女人,个个都光着膀子。留守的山下有条小溪,溪水清而凉。

    这天,天气更闷更热,在外哨的大刘叫了一声,“有情况”。原来山下水中有四、五个越南女兵脱光衣服在洗凉。越南曾是法国的殖民地,思想、行为比较开化。正在这个时候,越南女兵突然从衣服下取出武器,弹药往胸前一挂,一个点扫,子弹嗖唆飞过。原来是美人计,于是马上还击。

    自卫反击战中,越南女兵还采取了祼体冲锋战术。被我军活捉的越南女俘,除按上级规定发给被服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外,还发给她们梳子、镜子、发卡、卫生纸、内衣、内裤等妇女生活用品,尽量消除她们的敌对情绪,女俘普遍表示满意。一个女俘甚至说:“如果有人问我做什么人最好,我就回答当中国俘虏最好。”

    到3月5日,东西两线我军深入越南境内40公里,越南首都河内无险可守。战略目的已经达到。新华社发表声明,宣布中国边防部队开始撤军。

    当年,“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一首军旅歌曲,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作为军旅歌手,彭丽媛曾多次到老山前线慰问对越作战的解放军官兵。一天上午,解放军总政歌舞团来到前线慰问演出,彭丽媛一连唱了三首歌,得知是郓城老乡,演出结束后,彭丽媛与郭良营等合了影。当时的彭丽媛,23岁。

    三、英雄赞歌

    1、高山下的花环

    在上世纪80年代,一部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红遍大江南北。

    在这部反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影片中,来自沂蒙山区的连长梁三喜为掩护战友赵蒙生,中了敌人的冷弹,倒在山坡上。当战友清理梁三喜的遗物时,发现他的左胸口袋里有一张血染的欠帐单,欠账总额是620元。战争结束后,梁三喜的母亲梁大娘和玉秀千里迢迢从沂蒙山区赶到连队。她们用550元抚恤金和卖猪的70元钱为梁三喜还清欠债。

    影片根据李存葆的同名小说改编。1979年春,李存葆以作家身份去云南前线作战部队采访。和前线官兵一起生活了四个月,目睹了很多豪情悲壮的动人故事。在前线,李存葆边采访边写作,十多万字的报告文学和散文发表在报刊上。

    李存葆在采访时了解到这样一件事:一个从农村入伍的连队干部,他的家乡属贫困地区,因此生前欠下一笔数目不小的账。他上战场前,在写给妻子的信中叮嘱,如果自己战死了,要她坚强地活下去,希望妻子和家人,要多想想国家的难处,不要向组织伸手,他欠的账可用抚恤金来还。这就是后来小说及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梁三喜一家的原型。

    1982年,在中国作协和总政文化部联合召开的全国军事题材座谈会上,李存葆将早已构思好的《高山下的花环》同《十月》编辑部编辑张守仁讲了,得到了张的支持。会议结束后,他没有回济南部队,而是在北京找了一处僻静之地安下身来,火速赶写,用半个多月就完成了全稿。

    该小说在《十月》发表后,中央各省市报纸争相转载,中央任命广播电台连播,先后有74家报纸全文转载,50多家剧团改变上演,曾创下单行本180万册的印刷量。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自费购买了两千万册赠送给南疆战士。该部小说获得1981-1982年度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84年,同名改编的电影《高山下的 花环》公映。电影由谢晋执导、李准参与编剧,吕晓禾、唐国强、盖克等主演。

    影片设置了一正一反两种对立的形象,梁三喜来自一个革命烈士的家庭,赵蒙生出场时就是个典型的养尊处优式的大公子,喝的是葡萄酒,抽的是中华烟,所以,靳开来就有了“打起仗来还得靠咱这些庄户孙”的愤激之辞。

    最后,赵蒙生从一个心灵上的逃兵转变为刚强无比的战士,反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战士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经受的考验。该影片引起巨大轰动,曾获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以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等共计八项大奖。

    电影主题曲:再见吧妈妈

    2、血染的风采

    中越老山战争开始不久,各高校经常组织学生到前线慰问演出。1985年,西安音乐学院四年级学生徐良,因为一次偶然的慰问演出被选中成为一名军人。入伍第3天,他所在部队开拔到越战前线,接着就是3个月的战前加强训练。

    1986年5月2日晚,越军偷袭部队所在阵地的下方哨位。徐良和几个战士奉命前去支援。徐良卧倒在一道土坎后面。对于下方的三道黑影就是3枪,3名越军全部倒下。

    徐良以为越军已被全部击毙,站了起来。上前线几个月了,还没见过越南人,亲手击毙了几个,他想看看他们长什么样了。就在这时,越军的枪响了,徐良倒在土坎上。子弹射中的是左腿,没有打中骨头,却射断了股动脉,血不是往外流,而是往外喷!

    醒来后,徐良躺在医院里。事后得知,他那3枪击毙一敌,击伤一敌,负伤的敌兵被战友击毙。是战友们轮番抬着才穿过封锁线。

    由于失血过多,拖延时间过长,导致徐良左下肢缺血坏死,不得不截肢。两个半月之内,他接受了9次手术,前后用血26000毫升,都是战友给输的血。

    突然间一条腿没了,母亲得到消息后几乎昏了过去,父亲专门去云南医院陪了一个月。1987年11月,徐良回到家。

    负伤不久,新华社对外发布消息,参军大学生徐良英勇负伤,《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报道“战地百灵血溅老山”,接着国内各大媒体纷纷报道。

    1987年的央视春晚上,越自卫反击战一级战斗英雄、伤残军人徐良坐在轮椅上被歌手王虹推着,一起深情地献唱《血染的风采》。这一年,《血染的风采:徐良的抉择》和《血染的风采:一等功臣徐良的人生启示录》两本书同时出版,由他主演的电视剧《血染的风采》开播。

    歌曲:血染的风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春天的故事(下)丨对越反击4-1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tyt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