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纯属虚构,请不要相信迷信。)
从我老家到浮山中学读书的路,全程约15公里,路一共有3条
第一条是绕山路,先是穿越钱桥街,跨过老人板(因为形状像老人的脚板而得名的一个村子),走到一个村庄。那个村子最显著的标志,是一家老房子(以前是大队的油坊),后墙上写着: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此时,走了三分之一。然后,走过祖东大畈,过河。是三分之二的路程。剩下的三分之一,是绕着浮山,盘旋而走。我上学大多数是走这条路,大约需要3个小时步行。
另一条路是沿长江之流的一条弯弯小河走,走向双河口(两河汇集地),枯水季节走这条路,沿双河口走大约3里,就是汇合点渡口,此路节约4里路程,时间2个多小时。洪水季节,很多小桥被淹,这条路就无法行走。
第三条路,自然是做同学的便车(加重自行车)或者打车(三轮车),极贵的,约需要2块钱,甚至3块钱。以我每月十几块的生活费,是高攀不起的。只能逢年过节坐车,也有一些时候,和同学一起踩自行车回家,但是太费力。七上八下,前后十几个大坡,非健壮者不能为也。
今天的故事,就发生在第二条路上。
在第二条路上,经过一个长长的饶河围埂。围埂的南边,大约2里的路程,有一个小学,依村而建。小学两面环田,一面是一个大水塘。靠近村子和小学之间,是一户农家,住的是小学老校长一家。
老校长退休数年,他家小儿子是我的校友。这一年的夏天,估计是八九月份,老校长就多次听到鬼叫,绕着他家的房子。
秋天开学的时候,老校长就跑到小学,挨个班级的对老师们说:“小心看好大水塘,我一个夏天都听到鬼叫”。老师们自然不敢怠慢,轮流看守。就这样,老校长还不放心,每天和老伴轮流在门口值班,看着大水塘。
九月中旬的一天,老校长的小儿子去上学,由于路途遥远,到学校的时候,浑身汗流浃背,于是就跑到一个夜塘里冲凉。结果,就这样淹死了。
这个故事是我同学告诉我的,他指给我看那所小学。但他没有告诉我,后来老校长如何了?
水火无情,任何时候,都不要懈怠。
(本故事纯属虚构,请不要相信迷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