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以下的优点:智慧、勤奋、坚持、坚强……声音好听。”这是我高三时一封自荐信的语录。写出如此雷人的句子,只因当时不懂“介绍自己不能报清单,要举例子”这个写作原理。
如今看了《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自荐信什么的,可以来得再猛烈些,因为它教会我20条经典写作原则。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的作者是哈佛毕业生——布兰登•罗伊尔。他在考试培训机构Kaplan担任主管多年,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先后出版了《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一本小小的金色语法书》等著作。其作品广受好评,并且先后5次荣获“国际图书奖”、5次荣获“总统图书奖”金奖,2011年荣获“年度教育图书奖”。而《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更是被选为美国高中3年的写作课本,是美国常春藤名校入学考试的必备读物。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全书用三个章节阐述:用“结构”5原则规划文段,用“风格”11原则证明观点,再用“可读性”4原则增加美感,每个人都可以写出好文章。
那么,到底如何运用书中的原则写出好文章呢?往下看。
一、结构正确,让文章“有条理”。
开门见山,给读者“目标感”。很多人都喜欢《名侦探柯南》类似的推理类的作品,认为“我有一个秘密”这样的作品刺激烧脑,特别是最后揭开谜题的时候,惊喜满满,四个字形容“看的好爽”。可是布兰登却说,并不是所有的写作都是这样的。我们平时大多数时候写的都是说明应用类的文章,这些文章最好开门见山,把重点说出来,然后再阐述细节,这样读者才能带着目的读下去。这一点甚至在日常交流中也很重要。比如,发微信找人帮忙,最好不要这样说“在吗?吃饭了吗?最近好吗?好久没有联系了,你最近有没有空呢?我和你说一件事......”而是应该直接说“我和你说一件事......(然后阐述其他)”,这样看的人能迅速抓住重点,给你更好的回应。所以,布兰登说“自上而下,开门见山”,读者不用猜中心思想,也就更有耐心读下去了。
3段式分论,给读者“轻松感”。《金字塔原理》书中曾经提到过,人的暂时记忆信息不会超过7条。所以我们一次性说的东西最好不要太多,否则别人会记不住。布兰登说,阐述主题,最好分解3方面来写,因为“3”在写作中是一个神奇数字,读者更容易接受。比如,上学时候,老师教英语作文,喜欢让我们用三段式写文章,“开篇,内容,总结”这样写,改卷老师也会更喜欢。三段式写作,让文章充实,却不冗长,读者了解主题,却又不会视觉疲劳。三段式写作,让读者轻松阅读,你学会了吧?
一次一个点,给读者“清晰感”。平时生活中,很多孩子不喜欢妈妈的“唠叨”是有原因的。因为大部分的妈妈都喜欢一次性说很多事情,但是又不会有条理地说,而是想到什么说什么,导致听的人根本“抓不住重点”,迷迷糊糊的。写作也是同样的道理,比如,你要讲旅行的益处,就专门讲益处,不要一会益处一会坏处地讲,这样会让读者分心,不明白你说的重点。所以,把相似内容放一起吧,你的文章就会更清晰,读者也就更愿意读了。
二、风格独特,让文章“个性化”。
充分论证,让文章“充实丰满”。生活中总听人说“女人在家不打扮,却打扮出门给别人看”,然后有人反驳“男人还不是这样!”......一个结论吐出来,另一个结论怼回去,来回循环,争论不休。双方都说“你不好”,可是却不去说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没有论证,导致争辩苍白无力。同样,写文章也是如此,如果没有论证,就会成为“列清单”,就像我开头举的自荐信的例子那样,苍白无力,没有说服力事小,问题是还会词穷。用两句话就试图去说服别人,会让别人觉得“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大家是不太会信的。所以,写文章和讲话都是如此,一定要进行论证,而不是只是说说结论。
个性例子,让读者“记忆深刻”。例子肯定要举,而且最好个性化,这样读者才能记住。比如,我和朋友说,我认识一个很有意思的人。她平时很忙,有次一个她不喜欢的人,约她看电影,她说“没时间,我看电影是为了写影评!”。然后我朋友说“这个人确实忙得挺有意思的”。书中说到,个性化的例子会让人难以忘记。比如我上面说的这个例子,几乎是孤例,很少有人见过这样有趣和新鲜的做法,因此听的人就会记忆深刻。而个性化的例子,就是用自己的描述,让读者内心产生一种“竟然可以这样操作,我以前都不知道”的感觉,那么,你讲的东西,读者就会印象深刻了。所以,布兰登说:好作品和普通作品的最大区别,在于你是否使用了准确、具体的例证。
积极+口语化,让文章“正能量+接地气”。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写文章也是如此,你写的文章积极向上,大部分读者能接受。而有的作者写作风格会“偏黄”、“偏暴力”,这其实是自己限制了文章的传播范围的。比如,“偏黄”的文章读者可能会看,但是他们会不好意思转发传播,这就限制了转发率。同样,文章带脏话也是如此,很有可能就会突然引起读者反感,人家对你这个人的印象就不好了。“脏、黄、暴”就是不定时炸弹,完全是不可控因素,所以想要受众广,最好正向的表达。而口语化,就是每个人都能看懂,能理解。举个例子,如果你每篇文章都写文言文,别人看了会说“你好牛”,但是说完就没了。而如果你用白话文写出的道理,读者能看懂,而且说“我又学到知识了”,这个时候,他就会转发,证明自己懂得了一个道理。正式表达太刻板,太有距离感,读者不愿意接近。而口语化表达,则是接地气,读者读懂了就会觉得自己进步,接下来就会传播。所以,想让读者爱上你的文章,那就用积极+口语化表达吧。
三、可读性强,让读者“愿意看”。
留白,让文章“小清新”。在文段周围和行间留白,会让读者更愿意去看。这就有点像戴戒指,戴一两个,别人看着觉得挺好看的,简单美观。但是如果每个手指都戴上,别人就会觉得“看着都觉得你好累”,甚至会想“这人神经病吧”。所以,留白这一点,一定要记住,这样让你的文章看起来简洁大方。
关键词,让重点“突出”。很多作者认为“我的内容写得好就行了啊,其他不用管”。其实,不是这样的,试着想想,我们平时讲话都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去强调,写文章也是同样的道理,好东西多强调是绝对没错的。要学会用工具强调,比如加粗、加大字号、改变颜色,这样让读者更能抓住你的重点。这个点大家不是不知道,而是会“习惯性忽略”,但是想要得满分,送分题也是需要注意的。
修改,让文章“变废为宝”。很多人不懂一个事实,那就是“很少有作家能一气呵成完成一篇完美的文章”。因为我们上学时候的作文,都是一气呵成的,这让我们潜意识里觉得,写作是来自于“天赋”。可是,实际上,并不是如此的。著名作家海鸣威为了便于修改,写作喜欢用铅笔,甚至有传闻说他一天用20支铅笔,后来他否定了,说是写得顺手的一次用了7支。他写《永别了,武器》一共改了39次才满意,而在创作《丧钟为谁而鸣》时,脱稿后天天都在修改,甚至连续修改了96个小时,没有离开房间。所以,事实是,每一个作者的初稿都不太好,好文章其实都是改出来的。就像布兰登说的那样,修改可以让你文章里的“灰尘”变成“花儿”,就是我们说的“变废为宝”。所以,修改吧,这样你也能拿出语句优美的文章。
除了以上说的9点,书中还有另外的11条原则,作者从“结构,风格,可读性”3个方面充分论述了“好文章是怎么写的”。所以,如果你想要写出好文章,这本书千万不要错过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