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书柜里找到一本薄薄的已经发黄小册子,书名是《戏曲念唱》。出版时间是1988年7月,印数只有1240册,定价1.80元。作者是尚宪章,在百度上没有找到他的任何介绍。
这本书的扉页上先生用毛笔写着“八九年十二月购于长沙”,估计他不会想到三十年后,这本他略翻了一下而不得其法的小书,会给妻子带来不小的启示。
《戏曲念唱》读书笔记我认真地读完这本书,我觉得中国戏曲在发声吐字上的讲究令人惊叹,可惜现在的人大多崇尚西洋唱法。而戏曲的发声功夫外行人知之甚少,殊为可惜。
当年学播音的时候,陈亮老师告诉我,“播音发声学”的吐字归音大量吸收借鉴了戏曲和曲艺中的方法。读了这本书,发现播音发声的基础理论和练习方法果然是脱胎于吸取的念白功夫的。
以下是这本书的目录。
《戏曲念唱》读书笔记 《戏曲念唱》读书笔记 《戏曲念唱》读书笔记 《戏曲念唱》读书笔记这一段话在练气的时候,颇可细心体会。
“有经验的老艺人说,吸着气唱,提着气唱,托着气唱。只有这样,在吸气的时候,嗓子眼儿才能随之张开,畅通无阻。
气息不支必偏高。”
我的感悟:
吸、提、托这三个动词会帮助我们找到气息控制的感觉。
遏音
一种相对遏制的声音,它在一方面以冲动的感情和强烈的意识支配,逐渐加强气息,冲击声带,另一方面用相应的用力加强声带控制来遏制气息,以使发出一种气声并出,声多气少的激动而强有力的声音。这种声音传导性,触动性都特别强,它生动地带动着全体声腔,贯穿于唱念之中,它赋予声腔以灵魂,是声腔的统帅。
我的感悟:
响遏行云是怎样的一种感觉,我心向往之,可是又不知哪里去寻。可叹!
控气练习方法
一,拖长音练习。
首先将气吸深吸足,于吸气的同时,撑起两肋,呼出时将气托住,然后极缓慢地、柔韧而平稳地,有节制地、均匀呼出。在呼出时,从始至终,要有一种吸气的感觉。要长期坚持这种控制、驾驭的锻炼。
二,在无风的室内,点燃一支蜡烛,呼出时,口唇对准火苗,以不烧住嘴唇为度,发出声音,自始至终,火苗不闪动,便认为气息被控制住,驾驭了。
三,一口气可念出60个“一个葫芦一个枣”,也可认为是控制住,驾驭了气息。这个练习,一可锻炼气息控制,二可锻炼口腔以内各个部位的活动能力,很有好处。
四,吸足一口气之后,以极轻微的声音颤动声带,以自己能听到声音为准,试听音量的大小是否均匀,是否平稳,以检查控制的力度和声带的灵敏度,是否能在极细微的气息冲击下发出声音,以决定以后的练习方法。
五,吸满一肺气,无声呼出,同时将上下门齿对齐。舌尖抵住上、下门齿正中的缝隙,发出一种擦音“咝”,试听其强弱是否相对平稳,气息是否均匀。
我的感悟:
这些描述跟播音发声是一致的,只是用词和感觉的描述略有不同。我可以据此练习,以丰富我对呼吸的体验。
“一腔唱到触神处,毛骨悚然六月寒。”
这种感觉在听朗诵的时候我曾体会到全身的毛孔都竖起来的感觉。
所谓丹田音,就是在吸气的同时,腹部肌肉下移,压到小腹,呼出时吸收小腹,以使肌肉托着横膈膜向上回升,同时用抑制力不使横隔膜很快恢复到原位。这样便使得气息能有节制的呼出。在腹肌和横膈膜上移的同时,用顶、颤抑的方法来使气息有强有弱,有抑有扬,有快有慢,再用联、顿、挫、抽、偷、抢、摒等方法,以使气息随着感情变化而变化。由于呼出时,小腹用力吸收,肚脐以下三指处有感觉,所以一些有经验的老艺人,把这种科学的、合乎生理的,并且是有效果的声音叫做“丹田音”。
咬字的关键,是字腹。字腹部分一定要突出,一要响亮,二是加以引长。
清代戏剧家李渔曾说:“唱曲难而易,说白易而难,视为易者必难,盖词曲之高低抑扬,缓急顿挫,皆有一定不移之格,谱载分明,宾白则无腔板可按,谱籍可查。吾观梨园之中,善唱者十中必有二三,工说白者,百中仅可一二。”
还有一些老艺人也常说,“四两唱腔千斤白”,“能唱十句戏,不说一句白”。强调念白之不易和重要。
念白你有来言,我有去语,你的那句话是针对我的这句话说的,我的这句话又是针对你的另一句话说的。这是学习掌握舞台语言技巧的出发点,也是关键,这种相互交流的语言关系是相互依存的。设计一句念白的时候,要建立在角色行动的基础上,生长于角色语言相互依存的关系里,产生于角色语言之间相互交流的结果中,只有这样才能出现活生生的、有机的、有光彩的艺术语言。角色之间的相互行动、交流、依存关系,是一切技巧产生的依据。我们总的一个要求是情、色、言三者结合,出之于内,形之于外,诉之于言。
我的感悟:
一切语言表达都脱离不了逻辑,都有内在语。一切人物的对话,都产生在人物关系中。
可惜这本书没有音频资料,那些书上所举的大段的唱腔和念白,都是戏曲的经典片段。如果能配上戏曲名家演绎的声音和画面,该有多好呀!
遗憾,只能想象戏曲的念白之美了。只能寄希望日后能结识几位戏曲界的老戏骨,去一窥戏曲之妙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