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有一节课专门来讲一类主观题如何来解答。中考时是较为常见的类型题,学生在平时做题时出现的问题表现为:1、答题语言不规范,不能完整表达出内容。2、背过的知识点不能有效对接材料,不知道利用什么知识点来答题。3、遇到不会的就直接抄材料。这样的情况导致主观题丢分很多。
针对这样的情况整理了一份解题方法的专题训练,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运用在题目上,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道法学习中的搭桥题
“搭桥”是一种形象化称呼,实质是“做法+效果(意义)”的复合题型,设问一般表述为“A是如何让B怎样的”。要求考生深度阅读材料,提取核心信息,寻找相应理论支撑(用所学知识分析新问题),分析做法或举措产生的效果(意义)。
具体的解题思路
需要找到“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A是如何让B怎样的”设问模式,A是“出发点”,B便是“落脚点”(做法产生的效果或意义)。可将做题思路归纳如下:
一凝练 材料各层面的核心思想
二分点 分点回答主体相应做法
三谈意义 最后一句谈产生的意义
根据解题思路,设计了如下表格。表格的设计是让学生直观感受在答题时应遵循的逻辑结构,做到每一步做什么心中有数。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先仔细阅读材料,然后将材料所反映的中心思想写下(具体考试时可在头脑中思考)。给学生一定时间后,通过挑人上传图片,发现学生在第一步通过材料精准锁定知识点的部分就已经陷入困难。很大原因是见得少,积累不多,还要多寻找相关题型,多见多练。
较难的第一步搞定后,接下来二、三步在完成时就较为简单了。只需要关联词把知识点和材料结合起来,再加上一句话意义,那么答题语言就总结完成了。那么问题又来了,学生由于积累的关联词较少,没有相应的概括能力,所以还需要总结关联词。
在完成一系列的讲解做题后,进行一个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903班为例调查结果仅以903班为例。其中只有1人认为自己还是不会。这一人课后找其谈话,问其原因,还是基础知识不过关,所以分析材料不知道从何说起,还需要加强。但在选A的同学里面还掺杂着很多不懂装懂的学生,因为第二天的作业可以看出,只有7名同学再做题可以拿到满分,其他同学的答案仍然要完善。还要和同学们沟通的是学习要诚实,切不可糊弄自己。7名满分同学的答案不仅条理清晰,还能够利用知识点并结合材料,答案呈现可圈可点,令人满意。
慢慢积累吧,总会有收获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