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校克服种种困难组织了学生徒步活动,从学生后续的反馈来看,尽管有很多孩子很疲惫但对本次走进自然,放飞精神的朴实活动是认可与高度评价的。今天又有幸在学校书记校长带领下去一所中学参观学习。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很多个方面,有他们领导対于学校教育深刻的领悟与追寻的信念,有丰富的功能室的设计,有对学生成长多方面的培养与探索,以及对养成教育的重视与管理措施等。这些都让我对学校教育有了更多的感悟与思考。
今天的参观活动对于我个人,特别触动我内心好奇欲望的则是他们地理活动室与天气测试设备。从地理这个活动室中陈列的无数的各种矿石原石还有化石中,我対于大自然的好奇心,自然而然的就被调动起来了,禁不住就想了解这个石头叫什么名字,它产自于哪里,是如何形成的,又有何特点呢,它的成分是什么,为什么如此坚固或者如此可爱?我可以想象的到,当孩子们有时间坐在这个房间,坐在这些实物面前的时候,我想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探索的欲望与好奇之心一定会被激发的,当然不是每个孩子,他的这种欲望都会保持下去,但是我想在他们心中就已经埋下了对世界探索的这样一颗种子,在恰当的时候,他就会生根发芽。孩子也许从此他就会主动去翻阅,去询问,去探索,去学习…
由此我想到我们学校的教育,特别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教授,这也没有错,因为间接知识是这个世界上我们最快速学习掌握知识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但如果因此而忽略了实践教育,情境式教育,与自然接触的教育,我想这都是有所缺失的教育。
有时候由于这个学习理论的枯燥,导致学生厌恶学习或者是暂时落后,而我们都把原因归结到是学生自己不够努力存在缺陷,而没有反省可能是我们教育课程教育方式单一的问题。如果他们在最有创造力的年龄,被剥夺了最珍贵的体验、关在学校里八九年与直接经验无缘,缺少生活体验,那么他们就无法精确深刻地理解人和事,以及各种应对方式。他们能力可能下降,成长力量干涸,被榨干了,破坏了他们生活的能力。那么这样有可能导致本来有可能有所发展的各类特色人才就被扼杀在萌芽状态,成为一个平庸的人。正如先贤韩愈先生《马说》中所言:“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有教育家曾说过:“头脑只有在正常的自然条件下才能形成。只有作用于感官的无数感受才能促进成长。”学生通过看到、听到、摸到甚至闻到无数的小细节,不自觉地获得这些感受,静静地酝酿,心智就能慢慢成熟,他们早晚能领悟某种新的方法:如何组合、简化、节约、改进或创造。”接地气的理性、勇气、毅力才是年轻人最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装备。让我们教育者以此为诫,做真实真诚完整的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