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了一节公开课,听着李俊言老师点评他之前画的青铜器。很遗憾当时我的青铜器画毁了,只能听他讲别人的画作,听专业人士评论画,也是很有收获的。
记得很早以前,喜欢画画,自己就随意的在本子的空白处写写画画,从未曾想过要专门的画画,对所谓的学院派一直有种敬意,至今也是如此。而今,兜兜转转,互联网的世界,学习变得非常容易,很容易的接触到伟大的艺术世界,接触到画家,接触到艺术的创造,真的很幸福。因而,渐渐的,自我的意识里总有一个种子,想要萌发,想去表达,想去画,在空闲时间就开启了我的艺术生涯。
准确的来说,从去年的5月份到今年,我一直在画风景,山水林田湖等,加上钢笔淡彩建筑,速写,涂鸦生活点滴等,静物却画的少之又少。
平时没太画过静物,深感需要好好练习一段时间。练习造型,色彩,明暗,构图等等。这种深感是我这几天画了几幅静物,在这个时间段里有了深深浅浅的领悟,对于衣服褶皱,纹理等如何用明暗和色彩去表达?好多问题都是在静物中可以加强和训练的,我感觉普通人(非科班生)需要像梵高当年一般,不断的写生,速写,去感受明暗和造型,去完善自我的画技,去创造美的画面,去创造艺术的张力。
还记得,昨晚在微信群里听李老师谈画画的技巧和张力两者话题,作为业余画者,完全理解绘画技巧对一幅作品的重要性。并很多时候,普通大众看到一幅画欣赏和惊叹的往往是他的技巧性,比如工笔画总让观者叹为观止,山水泼墨的山间树林细致入微的刻画,让人惊叹;然而艺术的张力呢,我们在欣赏惊叹技巧之后,往往会感受到一幅画的气质魅力,有时候是与技巧同时存在的,有时候是慢慢显露的,有的奔放,有的含蓄,有的婉转,也有的默默无声……张力,大约在老师的专业讲述与回忆看过的著名艺术作品中,我感受到了,张力大概是那种精神气质,难以捉摸,却又萦绕心头。这大约就是画家想传达的那种意义和精神,就是画中有力的氛围,或鲜明,或委婉,都有其独特的况味。
我作为初学者,初出牛犊,近期只想好好打磨画艺,将内心想表达的非常好的表达出来,而不至于艺术情感已经喷薄,却无力表达。就像一个土老帽内心无法吐露细腻的情感,会很难受。
继而,后续,我会保持每天一画的状态,在静物中感受技法,感受明暗,色彩造型等,希望有所提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