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楼下纳凉,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有位邻居的孩子比我家汤圆大一岁,准备学习骑没有辅助轮的自行车。我们下去的时候正好碰上了,于是汤圆用她们的自行车先骑了一会儿,然后还主动的给妈妈们表演她会跳绳了。那个小朋友的妈妈对汤圆一个劲的夸奖,说比较聪明,学习东西比较快。这时我已经觉察到那个小朋友有点不开心了,结果她的妈妈还在催促她,让她向汤圆妹妹学习,说着“看妹妹骑的多好,跳绳也好,你也去啊”。这时那个小女孩就很抗拒了,本来开始还在尝试,后来直接就是拒绝,坐在她妈妈的旁边,说自己不会,太难了。我这时鼓励她说,“妹妹之前也不会,练习的多了才学会的,长大点就更容易学会了”。
这件事让我回忆了一下汤圆学新东西以及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是怎么做的。很多家长可能都知道,鼓励儿童可以帮助儿童建立自尊和自信。但是鼓励儿童,并不是说句“你好棒,你好厉害”这么简单,而是要真心夸奖,有技巧的夸奖。通过有效的夸奖,才有助于培养儿童的不怕困难、敢于尝试的心理,也就是现在常提到的“逆商”,同时建立安全感,培养自尊和自信的良好心理品质。我觉得家长在鼓励孩子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我们要帮助儿童建立发展性的思维,合理归因,鼓励他的努力。发展性的思维,是让他觉得这个困难只是暂时的,并不是永久不变的,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克服的。例如汤圆今年年初刚开始学轮滑的时候,她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觉得很累。这时我们让她说出她的感受,并认同的她的感受,可以对她说“学习轮滑确实挺困难的,比较容易滑,也不容易站稳”。然后,跟她分析原因,一方面是她比较小,学起来自然会困难点;另外一方面是刚开始学习,还不习惯。后来,她坚持练习了几次以后,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时我们鼓励她,“通过不断的练习,你才有了这么明显的进步,如果练习的更多,就更熟练了”。此外,她在学习跳绳的时候也是这样。看到大姐姐们都会跳绳了,她也特别想学会。但是刚四岁的年龄,跳绳对她来说还是挺困难的。我们就和她说“你还比较小,再长大一点就能学会了,不着急”。越是不催促她,她反而能在比较放松的情况下练习,玩儿着玩儿着就学会了。这时我们同样是鼓励她的努力和练习。这个过程让我看到了孩子自己的内在力量。
另一方面,切忌和其他人做比较,尤其是儿童比较熟悉的伙伴,而是要帮助儿童建立和之前的自己比较的习惯。家长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比较,尤其是他熟悉的同伴,这很容易让儿童感受到挫折感和羞愧感,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也不敢再尝试了。我们可以夸奖别的孩子,但是不要同时打压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特点,因此并不具有可比性。我们作为家长,也要帮助孩子建立不和别人比较,和之前的自己比较的习惯。例如汤圆发音不是很清楚,她会和我表达“其他小朋友都说的很清楚,但是我就说不清楚”这样的想法和感受。这时候,一方面,我会给她举例子,让她看到自己的进步,例如很多音她之前说不清楚但现在能说清楚了,慢慢的通过练习和长大就会说清楚的。另一方面,举例子让她看到她也有擅长的方面,例如她学习东西比较快 ,比较擅长运动,会轮滑、会爬树、自己就学会了跳绳和滑板等等 ;虽然发音不是很清楚,但是她很乐于和别人讲话,在描述事情的时候很完整和有逻辑性。很多说话不清楚的孩子,往往不敢和别人说话和沟通,比较胆怯,主要就是觉得自己不行,比较自卑,害怕别人的嘲笑。但是在我们的鼓励下,即使别人有听不太懂的时候,汤圆还是会认真的重复,主动的和别人说话和交流。
我们都是第一次当父母,可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但是也必须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有自己的长处,必然也会有不足的地方。作为父母,我们要看到孩子的发光点,相信孩子内在的发展力量,并适当的鼓励,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培养自信、乐观和不怕困难的良好心理品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