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爬行大脑交谈

作者: 鸭梨山大哎 | 来源:发表于2016-07-13 14:40 被阅读922次

    大脑的问题在于,它总是想要拯救我们的生命,而很多时候它 根本分不清我们是在被狗熊追赶,还是被关在电梯里。这真让人头疼!

    我们人类的理智能够区分想法、感觉(比如“我觉得自己好像在被一只狗熊追赶着!”)与事实(比如“我只是困在了电梯里,非常安全,周围并没有什么狗熊”)。因此,一旦我们发现自己的大脑因为判断失误而反应过度,就会觉得自己一定是疯了,然后本能地 阻止自己按照大脑的指令做出不理智的反应。

    这样想其实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双重打击”,因为既然这些心理活动是我们不需要也不想要的,那么我们就会折磨自己。我们先是被某种我们不想要的想法或感觉所折磨,然后再因为自己有这种想法或感觉而折磨自己,比如我们对自己说:“我的反应不应该那么夸张,不应该感到沮丧,也不应该觉得太难过、太紧张或者太心烦。”

    然而,避开这些想法和感觉就是人类要面对的圈套。避开那些 我们不愿意遇到的场合很简单,比如,如果我们害怕坐飞机,那么 我们可以选择坐火车。但是试图避开心理活动和感觉就像试图避开 心跳一样,这毫无疑问是不可能的。因此,无论我们怎么努力,也 不可能避开内心的想法和感觉。

    例如,惊恐发作不仅仅会让人在情绪上觉得痛苦,在身体上觉 得不舒服,而且大部分人都认为这种病症会让人难堪。因此,患有 这种病的人会认为自己很不中用,从而努力克制,这一点可以理解, 但这只是增加了惊恐发作出现的可能性而已。

    抑郁与忧伤也是如此。在向我咨询心理问题的顾客中,将抑郁看成大脑功能障碍的人数不胜数,而且他们还会因为有这样的感觉而感到羞愧。然而事后这些抑郁之类的感觉被证明只是大脑对某些 困境的正常反应而已。人们越是认定脑不正常,反而越会加剧抑郁的感觉,这就是上文所讲的“双重打击'

    我们总会习惯性地谴责大脑的行为,认为它的行为是病态的, 甚至还研制出各种各样的药来对付大脑。但是吃药这种方法并不能 对症下药,因为这只能告诉我们最终消除压制正常的大脑活动所带 来的痛苦需要多长时间而已。

    除了服药,人们还会用一些不太明智的方法来控制内心的想法和感觉,比如喝酒、购物、暴饮暴食、赌博等。通过这些办法来压 制自己的想法、感觉、记忆和烦恼是相当耗费精力的=虽然在短时 间内有些作用,我们也能暂时摆脱某些心理活动,但是之后我们却 会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因为我们所要摆脱的那些想法和感觉还会 卷土重来,并且比以前更加强烈。

    例如,一个人可以通过酗酒暂时摆脱失恋的痛苦,但是一旦酒 劲过了,记忆和感觉就会在他宿醉时死灰复燃。这会使他愈发想要 通过酗酒来逃避,于是整个事态渐渐失去了控制。

    我们经常采取逃避或者争论的方法来回应大脑形成的想法和感觉。这个方法偶尔会起作用,但有时反而会伤害到自己。与大脑进 行争论最终只会让它更加猛烈地反击。回想一下你最近劝慰朋友时的情景,你就会明白了。也许你的朋友会友好地接受你的意见,但 更有可能的是,他会通过更多自我诋毁的观点和你争论,力图证明 自己确实是无药可救的。

    压制大脑得到的反应也是如此。我们得到的不想要的想法越多, 就越能证明这些想法是事实。比如,我们如果认为自己的生活一团 糟是因为自己找不到工作,那么就会进一步认为找不到工作是因为 朋友太少,而朋友太少又是因为买不起体面的房子。

    虽然我们也会提醒自己所有事情都有其两面性,但是这也只是我们在努力证明大脑是错的而已。于是,对自己讲道理的作用会渐 渐消失,因为大脑总是能与时倶进地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

    生存最重要

    我们未必要与大脑进行争辩,也不必回避自己的想法,因为我们还可以有其他选择。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大脑只是在做它应该做的事情而已,而这未必是件坏事。

    假设有这样一个游戏,游戏的规则是你必须像有过度保护欲的、 情绪化的大脑那样回答问题,以帮助主人更好地生存下去为目标。 这个游戏的名字就叫做“如果我是大脑”。动感的音乐响起,游戏 开始!

    你登上了舞台,主持人问了你第一个问题:

    大脑先生/小姐,假设你正跟着主人参加一场面试,而此时他已 经失业一段时间了,非常需要挣钱养家,你会怎么做?

    A.冷静地分析形势,理性地演练各种面试策略;

    B. 放松一下,看看有趣的杂志,欣赏一下休息室里的盆栽,因 为你知道,无论面试成功与否,他都不会遇到生存问题,因此何不 享受这美好的休闲时光呢?

    C. 为了不让他失败而紧叮着那些让他感到不安的事,逐一列出 应聘失败会让他的人生彻底崩溃的原因(这样能鞭策他好好面试), 寻找他不被人们认可的原因,无论是在面试中还是在平时(这样能 鞭策他好好表现),回忆之前面试失败的教训,想想到底是什么让事 情变得一团糟(这样他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如果你的答案是C,那么恭喜你答对了!如果我是大脑,我就会尽全力让我的主人取得成功,说得更准确点,就是尽力帮助他避 免失败。我会思考失败的后果;我会回忆过去的惨痛教训;我会让他感到焦虑,就像他在被一只狗熊追逐那样焦虑,目的是提升他的表现力,毕竟逃避压力的方法在多数面试中都是丝毫不起作用的。 作为大脑,细致可不是我的强项。

    然后我们来回答第二个问题:

    尊敬的大脑先生/小姐。假设你正跟着你的主人参加一个人数众 多的会议,你的主人马上就要开始做演讲了,这时你会怎么做?

    A. 帮他计划一下会议结束后购物时都需要买些什么,因为目前 来看没有什么事是值得担忧的;

    B. 让主人充满自信,相信他的演讲会非常成功,甚至还会对他 的公司的未来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C. 让他相信,如果演讲失败,他的事业很可能会一蹶不振;提 醒他之前有过公司要削减预算的传言,然后告诉他为什么演讲失败 就会被炒鱿鱼;提醒他朋友们就坐在这间会议室里,如果他的表现 很糟糕,那么朋友们就会看不起他;让他感觉自己就像被狗熊追赶 一样焦虑,因为由此而产生的肾上腺素可以提高他在讲台上的表现。

    如果你选择答案C,那么恭喜你,你又答对了,明天可以来领奖了!

    想法和事实是两回事

    大脑让人们承受这些精神折磨其实都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活下去。因此,如果大脑只是想帮助我们,那么与大脑产生共鸣要比反感它的做法有用得多。这是因为既然大脑永远不会停止保护我们, 那么我们为何不怀着感激之情和超然的态度来接受它呢?

    若要怀着感激之情忍受大脑专横的行为,第一步就要明白当大 脑在做-件事的时候,它实际上想做的是什么。但这要做起来并没有那么简单。如果大脑真的是一个独立实体,那么我们就能轻易地 避开它的干扰。就像对待一个总是缠着我们嗓喋不休的人那样,我们可以把他当神经病打发掉,但是我们无法这么轻易地打发自己的 大脑。如果我们把大脑当神经病,不就等于我们也是神经病了吗? 希望听了我的叙述,你已经相信大脑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好样 的了吧?它只是在严格按照一套比较原始的模式运行着而已。现在, 让我们再来看看应该如何了解大脑的真正动机。

    人类的一大天赋就是可以观察自己的想法,仿佛一边开着赛车, 一边坐在看台上观看赛车比赛一样。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 在参加比赛的同时又观看比赛,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在拥有某种想法 和感觉的同时,目睹自己经历这一切。

    不过,要做到这一点是需要练习的,因为长时间清醒、客观地观察大脑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比如,在参加赛车比赛的时候,因为 我们需要将精力高度集中在比赛上,所以驾驶对我们来讲是件很费 神的事。日常生活也是如此。当我们疲于观察的时候,大脑的那些 想法和感觉就会夺回控制权,让我们忘记这样一个事实:它们只是 想法和感觉而已。因此,我们必须做出选择,决定自己是否遵循大 脑的意愿。

    以超然的态度接大脑时还有一个难点,那就是想法有时给人的感觉异常真实。尤其是当我们的想法带有恐惧或悲伤等强烈情绪 的时候,这种情况尤为明显。比如,我们常对自己说:我一定会失 败的,因为我现在非常焦虑,这一切都会变成真的。

    此外,情绪也有着不可抗拒的力量。大部分情况下,情绪的产 生和变化都是不受我们控制的。但是如果大脑总是一副心平气和的 样子,那么它就无法保护我们。比如,看到一只狮子冲了过来,大 脑却冷静地说:“有狮子跑过来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也许你应 该感到害怕然后赶紧逃跑,如果你真的认为有必要的话。在这件事 上我也有点矛盾。”大脑绝不是这样工作的。情绪会坚决要求我们听 从大脑的意见,立刻逃跑。

    但是,尽管想法能给人逼真的感觉,它和事实依然是两回事。 即使它再精确,也未必符合事实。“想法只是想法而已”,这样想对 于保持心理健康非常重要,所以我们需要将这个观点单独列为一段:

    想法和事实是两回事。

    我们的想法顶多只是大脑对这个世界的理性解读而已。但多数情况下,想法都是不准确的,它会误导我们。比如,人们常觉得自 己被跟踪了,相信地球是平的,或者关掉烤箱后还在担心烤箱关了 没有。这些想法并不是事实,尽管有时候强烈的情绪会提高这些想 法的可信度,但是想法终归只是想法而已。我们同样需要将这个观 点单独列出来:

    情绪并不能把想法变成事实。

    我们甚至可以把这个观点引申得更神秘一点:根本没有想法这回事。哪怕心跳或者挠头都算是客观物体,想法也算不上是客观物 体。思考、跳动、抓挠都只是瞬间行为。它们有时会以对我们有利 的方式进行,有时却不是如此。但无论它们选择以哪种方式进行, 很快都会有新的想法、新的心跳和新的抓挠动作出现。这些都不是 事实,它们只是动作而已

    你可能一开始会觉得这样看待自己的大脑有点让人不舒服,毕竟大部分人已经习惯了相信自己的大脑,从而也坚信大脑提供的想法和感觉是值得信赖的。但是这样想在逻辑上有漏洞。这就像是对 自己说:“因为我不记得我的车抛锚过,所以我的车永远都不会抛 锚”一样。此外,认识到想法和事实是两回事这一点也是非常有意 义的。如果多加练习,这个观点更能站得住脚,并且还可以帮助我 们从大脑的本能冲动中解脱出来。

    观察想法

    在电影《美丽心灵》中,幻觉和妄想让数学家约翰•纳什痛苦不堪。更准确地说,这都是他对幻觉的反应造成的。他总是认为那 些幻觉是真的,并且一定要把它们付诸行动。直到他学会了如何观 察和识别大脑活动之后,才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于是,他不再和幻 觉做斗争,反而接受了这些幻觉,认识到幻觉只是大脑的感觉而已, 渐渐地,他学会了和这些幻觉的共处之道。

    和幻觉和平相处在现实生活中也是非常有效的策略,而且在应 对大脑的其他行为时,比如焦虑和沮丧时,同样有效(Bach etal, 2006; Orsilloet.al,2004; Tai and Turking“)n, 2009)。当我们能够观 察并接受大脑的行为时,我们就可以从与人脑的纠缠中解脱出来, 不必再苦于摆脱它的控制或者努力要消灭那些想法和感觉了。

    观察大脑的想法可能更像是祈祷或者冥想,亦繁亦简。我们不 需要将这件事想得太复杂,毕竟这又不是在发射火箭。我们每个人 都有能力观察大脑的想法和感觉。下面这项简单的练习可以帮助我 们提高观察大脑的能力。

    首先想象自己正在观看阅兵式,一个个士兵列着正步从你面前 走过。每个士兵都拿着一块标语牌,上面写着你的一个想法,一有 新的想法出现就会被迅速地记录在标语牌上,所以这个阅兵式永远 都不会结束。这些标语牌上的内容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图像,甚至 可以有声音。

    如果你喜欢,你还可以当自己是在欣赏随着河流漂过的落叶、 天上浮过的白云或者电影开头与结尾处的字幕,总之无论你采取哪 种方式,想要达到的效果是,当想象—掠过的时候,你可以远距 离地对其进行观察。

    当你意识到自己已经忘了正在做什么,或者开始关注某一个想 法时,你必须迅速调整自己的状态,让自己爬回看台,继续观看这 场“阅兵式”(节选自海耶斯、斯特罗萨尔和威尔森1999年发表的 著作)。

    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在不改变或消除这些想法的前提下观察 大脑。虽然这些想法有时让人无法抗拒,或者会让人觉得必须做些 什么(比如提高小士兵们前进的速度,从而让某一想法快点消失), 但是及时提醒自己这些想法和事实是两回事可以给我们一些帮助。

    你可能也会注意到自己总是忍不住要对这些想法评头论足,比 如你会对自己说:“我不应该这样想”,“只有疯子才会有这种想 法'这时,你就需要把这些评价贴在那些标语牌上面,再把标语牌 放回阅兵式的队伍里,因为想法和事实是两回事,你无须对这些想 法做出任何回应。

    这个练习如果坚持做下去就会有很棒的效果。你可以把这项练习当冥想。但是如果你和我一样,认为冥想就是一种强加于人的折 磨,那么你也可以只把它当做一种想象,不需要做什么准备就能进 行。无论怎样,这其中的哲理都蕴含在了那个经典的笑话里。一位 迷路的人问:“请问怎样才能到达卡内基音乐大厅(这句话在英语中 也可以理解为‘怎样才能进到卡内基大厅演奏’)?”路人却说:“练 习、练习、再练习!”

    观察情猪

    20世纪60年代,医生兼研究者保罗•麦克林(Paul MacLean) 发现,大脑分为三个层次。最外层是皮质层,它使我们具备了高级 推理能力。中间的那一层负责学习、情感和其他很多功能。最深的 一层负责一些结构功能和基本冲动。

    麦克林当时认为,我们可以用看待考古遗迹的方法来看待大脑: 大脑皮层外部分布着一些较新的结构,正是这些结构赋予了我们人 类特有的行为和特征;与爬行动物的大脑结构相类似的原始结构则 分布在大脑深层。

    经过50年的研究,人们认为麦克林的理论虽然过于简单但整体来讲是正确的。其他动物具有的冲动和情绪,我们人类也是具备的, 而一些人类最原始的冲动也确实是深层次的大脑结构运作的结果。 即使蜥蜴的大脑也懂得生命有四个最基本要素:生存、逃跑、战斗和交配。

    越是基本的情绪,我们越无法控制。比如恐惧这样的情绪是没 有开关按钮可供我们控制的。而且情绪往往还伴随着强烈的生理反应,比如心跳加速、尿频、毛发直立或者无法形容的愉悦感等,都 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就像我们无法控制引起这些现象的情绪那样。 而且情绪也会让我们有很强的挫败感。但是,我们无需听从想法的 指挥,也无需对情绪言听计从。

    心理学家玛莎.莱恩汉(Marsha Linehan)是处理常被她称为 “情绪化大脑”的专家。莱恩汉博士认为( —个人想要不被情绪化的大脑控制,最重要的一招就是用文字来描述情绪。和想法 一样,情绪看上去就是对外界的真实解读。而用文字记录下这些情 绪,能够拉开我们与情绪的距离,有助于我们看清情绪的真相。

    比如,如果你在考试前感到非常害怕,那么你在纸条上写“我注意到我的嘴发干,我的心越跳越快”。这样做对帮助我们摆脱恐惧感(比 如“我如果考试失败了就会被开除,失去所有的朋友”)的控制来说非 常有效。事实上,即便你这次考试成绩确实很不理想,但是你的生活并 不会像大脑预计的那样穷魅路

    与观察想法类似,观察情绪时的关键点就在于我们要原原本本地接受情绪。试图改变情绪或者驱散情绪都是没有意义的,那只会提醒我们 糟糕的情绪是什么感觉。我们要相信,情绪早晚是要消失的。

    但观察情绪与观察想法略微不同的是,情绪本身有时很不可靠。 下面的练习可以帮助我们看清情绪的真正动机。

    让情绪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尤其当我们身处困境时,更应该问问自己:我那情绪化的“爬行动物的大脑”到底是在表达什么?是 恐惧还是焦虑?是愤怒还是满足?你可以把这种情绪从1到10地进 行打分,并记录下来,1分代表这种情绪只是刚刚可以察觉到而已, 10分代表这种情绪已经强烈得无以复加。

    一旦确认了情绪的类型和强度,你就要分析一下这种情绪在号召着什么,也就是你的大脑希望你做些什么。恐惧和焦虑可能是它 要告诉你远离那些危险的事物,即便按照逻辑判断这些事物并不危 险。而得意洋洋和渴望则代表它希望你去靠近一些事物,哪怕这些 事物可能并不安全。

    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最好的选择都是用语言将情绪表达出来, 并记录在案。你可以这样和“爬行动物的大脑”进行交谈:“谢谢 你替我担心。如果你觉得有必要的话,就害怕吧。但从今以后一切 由我说了算。”

    如果你长时间地分析大脑向你传达的情绪信息,你就会发现一 些规律。比如,某个人尤其能让你感到焦虑,让你很想做出敌对的行为;某些特定场合,比如公开演讲很容易让你产生逃跑的念头; 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你会很容易发怒或者情绪低落(我们将在第十二 章中详细讨论这个问题)。当你清楚地意识到这些规律后,你的大脑 将很难再通过情绪悄梢控制你的行为了。这些情绪何时出现你已了 然于胸,从此便可以随心所欲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了。

    可见,“爬行动物的大脑”虽然有其特定的作用,但是它不应该占据主导地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爬行大脑交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uns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