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文拾贝
陪伴,让读写像呼吸一样自然

陪伴,让读写像呼吸一样自然

作者: 小尘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3-08-01 09:12 被阅读0次

    一、三专模式愿景

    在复杂纷繁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新网师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的“三专模式”,致力于帮助广大一线教师将工作、生活、学习有机融合起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在这样的愿景与专业课程设置下,有一部分老师全情投入,获得了飞跃发展。但还有更多的老师,却因为忙碌,因为人性里的惰性,虽然知道读写的好处,却难以进入读写状态。

    郝晓东老师在“新网师2023年暑期教师成长工作坊”的分享中,也谈到教师阅读困难的原因:教师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大,没有精力去阅读;缺乏阅读环境与氛围、没有阅读兴趣和习惯等。

    有老师调侃:“我知道读写的好处,但臣妾做不到呀。”

    教师坚持读写,真的这么难吗?也未必。

    二、挑战300天写作活动。

    2023年8月1日,众所周知,它是建军节。对我而言,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我们第4期“教育行走一起写吧”挑战300天写作活动开启了。这是全国“教育行走”教师公益研修夏令营的延伸活动,也是一项驱动、陪伴教师成长的常态化活动。

    从2020年开始,到现在已经完成了三期,第1期有14位老师挑战成功,第2期有44位老师挑战成功,刚刚结束的第3期,有47位老师完成挑战。

    有的伙伴把日更文章整理后,还出版了自己的专著,如连续三期都挑战成功的第5号挑战者普利辉老师,出版了《一线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连续两期挑战成功的第165号挑战者毛忠民老师,出版了《学校有个轮训班》;第295号挑战者崔丽华老师出版了《生命在场——当下的力量》……

    参与活动的老师都有一个专属的挑战编号,活动的要求和做法都不复杂:

    什么样的规则?什么样的设计?可以减少参与者的一些对抗情绪,让大家更自然地进入,更好地坚持?我是动过脑筋的。

    我知道教师,特别是女教师一般都比较忙碌,这一点我自己有切身的体会。从挑战群里的接龙情况也有所印证,每天几乎有一半以上的接龙,是在晚11点后发送的。如此忙碌的状态下,如何让大家每天还能坚持日更?就是要求不能太高。每天500字的自由写作,10来分钟(一个下课的时间)即可搞定。如果用舌耕的方式,三五分钟就能完成。这样的时间,每个老师都能挤出来。

    我发现,很多老师写不出来,不是因为他们不会写,而是因为对自己要求太高。或者说是眼高手低,看不上自己写的东西。越看不上,越不敢写。越不敢写,越没有手感、没有语感,然后越写不好。

    所以,我常对大家说,每天500字就是建立自己的一个素材库。看到什么、想到什么,都可以随手记录,既完成日更任务,又能为自己后面的精品文积累素材。写得不好也没关系,写着写着,有了手感,你的写作就顺畅了。

    为什么每个月还要设置一个精品文?这也是为了让大家有所提升。从字数上来说,字数多了,就需要表达更多的内容。要表达更多的内容,你就需要更深入的思考。不断深入地思考,我们才会有所提升。精品文的设计,也是为了让大家更有作品意识。2000字左右,是报刊、杂志比较喜欢发表的字数,写得好,可以直接投稿。当文章在纸媒上发表,那份被看见,被肯定,被传播的幸福感,是坚持读写更好的催化剂。

    8月1日,活动开启第1天,一共有127位老师,完成写作并群接龙。不过只有113人,完成小打卡。总有一些老师因种种原因,没能及时地接收到或理解完整的信息,所以我们的活动预留了10天的宽限期,这也是一个比较人性化的设置。就是想让更多的人,哪怕暂时走点弯路,也能信心满满地看到成功的殿堂。好的陪伴是需要足够的耐心的。

    三、陪伴,让读写像呼吸一样自然

    作为挑战300天写作活动的发起者,我也是一个深度的参与者,从第1期到第3期,一期不落,每天跟大家一起写作、打卡。因为有了大家的互相陪伴,我完成了1000多天的日更挑战。从刚开始对是否能坚持的自我怀疑,到现在的笃定前行,让我看到了教师读写更多的可能。

    如张文质老师所说,第一期的时候你就会想着有多少人参加,有多少人能够坚持下来。到了第四期的时候,大家都相信了自己的写作可能性,坚持下来的可能性,自己发展自己的这种信念。张老师也给大家提出了更高的期望:把文章写长;写得更丰富,写得更复杂,写得更有挑战性;朝着出版一本书的方向去努力。

    其实在挑战的过程中,我也有过放弃的想法。我给自己定最后日更的时间是晚上11点。就是到晚上11点时,如果我还没完成日更,我就要求自己把其它活放下,留出半小时左右的时间给自己,确保日更的顺利完成。但有时候,一些事情做到那个节点上,停下来是不容易的。有时候,忙了一整天,感觉特别累,要来完成日更,似乎是自我找罪受。

    当我有放松的这种念头,看到群里大家都热火朝天地接龙,我就不好意思啦,别人能做到,为什么我不能呢?于是又满血复活,进入梳理、书写的状态。这就是陪伴的力量,团队的影响力。

    当没什么内容可写时,就会想起读书,拿出手边的书看一看,想一想,思维又被打开了。所以,当你能坚持日更写作的时候,这种输出的状态,是会倒逼你不断地观察,不断地阅读,不断地思考的。

    四、陪伴是最好的破冰方式

    推动教师读写不容易,推动家长的阅读更不容易,但有了陪伴的心态与行动,这份坚冰也会有所松动。

    这个暑假,我作为志愿者,支持了宜宾五中千人冰山共读营活动,每天早上陪伴家长读半小时的书。

    有家长说,十多年没读过书了,回家就是看手机。当接到通知要共读时,前一天晚上拿起书想自己看一会儿,但仍然没有读下去。参加读书活动时,才跟大家一起读起来。

    有家长说,共读的时候,虽然没有开麦出声朗读,但听到其他家长用心地读,是一种享受,听到一些入心的句子,也会回想起与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行为上作出调整。

    8月1日是活动的第16天,在志愿者复盘大会,老师们描述着家长的变化,描述着这个场域的种种惊喜。有些家长从刚开始的抗拒,应付任务,到享受读书的过程,到通过阅读,与自己链接,与孩子的相处慢慢变好。

    其实大家在做的,只是用心地陪伴家长,在约定的时间里,打开直播间,跟家长拿起书,读一读,聊一聊。在打卡区,回应家长的帖子,看见家长的努力,表达对家长的赞赏。

    这样的陪伴,是很有力量的。参与进来的很多家长,都开启了阅读,坚持了阅读,改善者自己与孩子的相处模式。

    结语

    张文质老师说,亲子关系最重要的是陪伴。对我们教师、学生和家长来说,要做好读写这件事,要推动读写这项活动,互相陪伴,也是最好的方式。

    写到这,我又想起朱永新老师提到的促进教师成长的三专模式。我们通篇所说的陪伴,是否也是专业交往的一种方式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陪伴,让读写像呼吸一样自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upy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