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2911字 阅读时长:6min 本文整理于:REnextop 知乎作者Ms Miao
冲浪运用大自然催生出的能源“波浪”,在人工制造的唯一道具冲浪板上进行,可以说左右冲浪魅力的要素不仅在于自然,更在于那些巧夺天工的大师,出自他们之手的设计,直接影响着冲浪板的性能,进而影响着人们冲浪时的体验。
1982「小川昌男」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立场,小川昌男的职业生涯几乎与冲浪无缝衔接。日本的职业冲浪发展时间并不算太长,不过这其中的大多数历程,小川先生都有所经历,上世纪70年代,他以冲浪选手出道,成为了这个国度参与现代冲浪的前辈之一。
退役后,小川一方面进入世界职业冲浪协会(ASP)日本支部担任要职,同时没有放下自己一直以来心爱的冲浪板设计师事业,用他的话说:“热爱是可以用平生一以贯之的。”
作为目前仍活跃在冲浪舞台的顶尖专家,小川先生30多年的冲浪板型设计经验为他的热爱给力续航、帮助他设计了世界品牌“Dick Brewer Surfboards”和个人品牌“OGM Surfboards”,无论是业余冲浪爱好者,还是征战世界巡回赛的职业选手都对他的设计给予很高的评价。
身怀绝技、从业数十年、受人推崇、颇有名望……小川先生几乎具备传统视野中所有冲浪大师的元素,即便如此,对待冲浪板设计他依旧毫不倦怠,并希望以此唤起大众重新审视何为真正的冲浪板“制造”。“真正性能良好的冲浪板源自冲浪板型设计师精密的逻辑思维和丰富的从业经验。”
不要以为这是固步自封的老学究态度,事实上小川昌男认同机械化遍及各行各业的现状,从不否认机器、自动化带给冲浪产业的便利,“机器成型造板的优势在于具备可再现性。
在只需对以前成型板进行部分进行更改时,机器可以做到精确的变更,如果是手工成型,将不仅是只修改一部分,还需对其他部分进行更改,可见在改善所谓冲浪板半成品或是已经具备生产规模的冲浪板方面,机器方式有效且便捷。”为此,小川先生自行开发了冲浪板机器成型的程序。
如今冲浪板机器成型不仅可以进行很多细节、微部处理,采用电脑软件进行设计的自由度也很高,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冲浪者的亲身体验可以用数字简单量化。
定型完成前,设计师常常需要考虑将冲浪者的身高体重、冲浪地点、海浪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机器处理套用数据、诚然可以做到批量化和标准化,却无法精准定位每位冲浪者的个人需求,而这恰恰是冲浪板设计最为核心的部分。”
对于冲浪板的定制化需求,小川深谙设计师的经验和个人风格必不可少,至少当前的机器制作水平无法取代。
熟悉冲浪的朋友都知道,能够自行制作并完成一块冲浪板,对个人而言堪称大工程。
也许有人觉得冲浪板的核心技术来源于切削,小川对此不敢苟同,“如果坚持做上10年,(切削技术)会是越做越做好的技术,虽然不是谁都可以做好,但也不是说是一项困难的主要技术。”
小川从不将其他同行和自己当作所谓的“手艺人”,即便工匠精神与冲浪板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实际上很多人对(冲浪板型)设计师有误解,这是一项需要经验、技艺的职业,其中也涉及到了一些物理学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理论,而且对设计师而言需要充分考虑实际因素、针对用户的需求来设计。”
越发快节奏、标准化的现代社会,似乎已经习惯了将一切进行量化,神助最好能有数字的直观体现,然而对于冲浪板型设计师而言,所谓最好的冲浪板是因人而异的。
“基于理论同时结合现实、实际的经验来设计是非常必要的。高级的冲浪板型设计师从不依靠‘感觉’,而是不断精细化打磨,力求完美。”小川昌男的话语中毫不避讳对于事业的精细、甚至苛刻的自我要求,就像这已是他的日常。
对那些身怀绝技、专业度超强并值得尊敬的人们,我们乐于奉其为“大师”。他们不断凭借出类拔萃的“大师绝技”,惊艳这个时代,同时感动着这个时代。之于冲浪版型设计领域,小川昌男先生便是这样的存在。
每个行业顶尖大师的开端,都是兴趣与改变;他们的努力也确确实实给行业带来了新的灵魂,也给该行业的相关者提供了新的便利,更是为该项运动的爱好者提供了更多选择。甚至对于冲浪爱好者来说,也许是开启了新的运动可能。
适合冲浪季节从四月开始一直延续到十月
对于冲浪爱好者来说,适合自己的冲浪板必不可少
下面是提供给冲浪爱好者
选择冲浪板的一些经验与建议
1、体重
选择冲浪板一般来说如下表格。
基本是体重越重板子要越大,底面大浪才能推动,并且体重越大浮力也越大。
2、重心
重心越往前,下浪越容易,但相对板子灵活性就越差。冲浪板的重心有(3:7)(4:6)(5:5)(6:4)(7:3)等,至于如果是初次体验的话呢,当然是(4:6)或(5:5)啦。
3 冲浪环境
浪越大板子要减小,如果是小浪的话板子要加大,不过还是要看想要冲什么板,不同的板有不同的体验,如果就是要追求独特体验的你当然是可以自己选择啦。
4、长度
板子越短浮力越小,越费体力,越难起承,灵活性越大,方便做酷炫动作;板子越大则反之。初学者适合长板,缺点就是如果浪潮太大,容易划不出去;短板适合技术型。
5、宽度
冲浪板越宽稳定性越好,但相对速度比较慢;板子越窄转向灵活性则越好。
6、板头
一般冲浪板设计从箭头到圆头都有,尖头板前段较轻,灵活度比较高。弧度越小跑得越快,但是浪大容易插水翻覆,技术类板通常属于这一类;弧度大则不容易插水,但阻力大跑得慢。另外板头略有翘度,下浪时不容易插水。
7、厚度
冲浪板越厚稳定性越大,浮力越大,越容易站起来,但灵活性低,当浪太大时,技术不太好的话容易划不出去。
8、舵
目前对于舵的设计有三种,一般长板的中舵比较长,中间的舵支配着稳定性,左右两边的舵则支配着转向灵活性,舵越小越灵活,但相对稳定性较差,不好转弯,如果作为爱做动作耍酷的你,那自然不是最佳选择。
板缘一般有软板缘和硬板缘,软板缘在水面产生的浮力较大,加速度也比较好;硬板缘浮力差,加速度相对较差但灵活性相对较好。
10、板尾
板尾大致分为燕尾(Swallow)、方尾(Squash)、圆尾(Round)、尖尾(Pin),他们的速度依次是递增的,灵活度依次递减。燕尾适合小浪使用,尖尾适合大浪使用,小浪时容易感觉浮力不佳,方尾基本适合于各种状况,而圆尾较常用于小浪,提供板尾较好的浮力,在加速上容易。
11、板底
一般冲浪板有平底或者在底部设计排水槽来增加前进的速度与稳定度,这个也是容易被忽略的一项挑选秘决哦。目前有单排水凹槽(Single-Concave)、双排水凹槽(Double-Concave)、水流式引导底部(Channel Bottom),他们在速度上递增,灵活性也相对递增,稳定性自然就相对递减。水流式引导底部板底尾部容易产生空气,虽然速度较快,但比较不稳定。
你喜欢冲浪吗?
对于冲浪板有没有自己独特的要求或偏好呢?
欢迎留言,发表你的看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