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师学习“碎片化学习”

作者: 王佩 | 来源:发表于2017-03-16 23:51 被阅读2530次

    现在大师不值钱,头衔满天飞,但是真正的大师有非常稀缺。写作方面的大师,当然有很多,他们一个个身怀绝技,屹立在奥林匹亚群山之上,俯瞰众生。大师的天才虽然难以获得,但是大师的经验,教训,技巧,却是可以借鉴的。

    今天到了一部书,是犹太大师们的和合。

    《阿伯特》中文版说:

    愚人有七个特征,贤哲也有七个。

    • 贤哲不在比他更有智慧的人之前开口。

    • 不在朋友说话中间插嘴。

    • 不急于答复。

    • 他按题而问,据理而答。

    • 论事当先则先,当后则后。

    • 对没学过的,便说:”我没学过“

    • 承认真理。

    每个大师都有多项技能,随便学会一样,就可以在一个领域立身。

    比如你要学写纪录片解说词,不要照着中央电视台学,也不要照着BBC学,这些都是末流与中流。

    你们可能想不到,海明威是纪录片解说词大师。他写的《西班牙大地》,被伊文思拍成了纪录片,成为影史上的经典。

    所以,不要迷信什么活着的大师。大师已经来临过,大师就在那里,在图书馆,在亚马逊,在实体书店,在孔夫子二手网,在各种网盘上等着你。

    但是,你需要有人告诉你,谁是大师?

    比如说,最近大家都在讨论碎片化学习的问题,其实,这是一个伪问题。

    有两个大师,都是碎片化学习的典范,因为他们都擅长使用卡片,一个是纳博科夫,一个是钱锺书。

    他们的学习如此碎片化,但是不妨碍他们成为大师。

    为什么?两个原因:

    • 纳博科夫和钱锺书,他们的输入都是为了输出。

    • 卡片(碎片化知识的任意形态,不一定真写成卡片),只是他们处理知识的最低级形态,他们按照下面的等级,处理知识:

    卡片->文章->书(学问……)

    也就是说,碎片在他们这里,都会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输出成(长)文章,再变成书,学问,项目……

    如果大家

    1. 瞄准输出
    2. 碎片消化变文章(代码)
    3. 文章融合变成书(APP,任意形态的智力成果)

    那么学习碎片知识也很好。

    但是我不主张大家再用实体的卡片,如果已经买了,趁着春寒料峭,赶紧烧掉烤火。

    这是因为,纸质卡片:

    1. 不能全文检索
    2. 不方便输出
    3. 不环保

    如何像大师一样用卡片?

    这个世界的问题,终究需要才女去解决,看一位叫爱闪闪的女生如何用workflowy当作卡片管理器,并且用出了纳博科夫和钱锺书的感觉吧。请点击原文。

    看这里: http://ishanshan.top/selfedu/HbOutputOwetoWorkFlowy.html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何必:很可惜的是链接介绍的WorkFlowy,iSO版本转不动,也就失去了MAC版本的购买。
      • a7e307138b80:贤哲的七个特征很值得思考,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谢谢作者分享😊😊
      • SiyuC:这些很有用
      • 图特亚斯坦:其实我觉得,一般人不太适合用碎片化学习,第一是现代人本就难以集中注意力,焦点容易被分散,碎片化使这个问题不容易被发现。第二是如果本身不具备强大的联想和逻辑能力的话,碎片难以粘合,也就谈不上融入知识体系了。第三现代人的学习跟大师不同,大师是在具备深厚功底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研究,而普通人多是学新东西,从小白开始,作为领域新手,更难以把碎片整合。第四,你所提到的大师都是天赋极佳,钱更是有过目不忘的特技,借鉴大师的方法,还是要谨慎为好哈哈哈
      • 林燕娜:看到您提到钱钟书,蛮开心的😊
      • 婴儿看世界:最近几位老师的文章结尾好生硬呢,仿佛与之比肩飙车,还未来得及欣赏路边美景,依然身濒绝崖,刹不住闸栽落谷底了,不过瘾。挑骨头,“有非常稀缺”。
        王佩:@婴儿看世界 最近都是急就章,检讨。
      • 小忧小铃铛:卡尔维诺也用类似卡片方法,分类纪录了很多东西,最后整理成文,成书。
      • 歌罗西书:英文界面还是中文界面?

      本文标题:跟大师学习“碎片化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lps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