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市五院另一面墙上还有一幅图,就是孙思邈,又学习了,以弥补我的贫穷。
孙思邈终身不仕,隐于山林。亲自采制药物,为人治病。他搜集民间验方、秘方,总结临床经验及前代医学理论,为医学和药物学作出重要贡献。后世尊其为“药王”。
孙思邈非常重视预防疾病,讲求预防为先的观点,坚持辨证施治的方法,认为人若善摄生,当可免于病。
“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
“体形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存不忘亡,安不忘危”。
“每日必须调气、补泻、按摩、导引为佳,勿以康健便为常然。”
讲求个人卫生,重视运动保健,提出了食疗、药疗、养生、养性、保健相结合的防病治病主张。
重视医德,不分“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皆一视同仁。一切以治病救人为先。他关心人民的疾病痛苦,处处为患者着想,对前来求医的人,不分高贵低贱、贫富老幼,亲近疏远,皆平等相待。他出外治病,不分昼夜,不避寒暑,不顾饥渴和疲劳,全力以赴。临床时,精神集中,认真负责,不草率从事,不考虑个人得失,不嫌脏臭污秽,专心救护。特别是他提倡医生治病时,不能借机索要财物,应该无欲无求。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将他自己的两部著作均冠以“千金”二宇,名《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孙思邈不用动物入药。他说:“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呼!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崇尚养生,并身体力行,年过百岁而视听不衰。
将儒家、道家以及外来古印度佛家的养生思想与中医学的养生理论相结合,提出的许多切实可行的养生方法,时至今日,还在指导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心态要保持平衡,不要一味追求名利;
饮食应有所节制,不要过于暴饮暴食;
气血应注意流通,不要懒惰呆滞不动;
生活要起居有常,不要违反自然规律等等。
孙思邈还对良医的诊病方法做了总结:“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胆大”是要有如赳赳武夫般自信而有气质;
“心小”是要如同在薄冰上行走,在峭壁边落足一样时时小心谨慎;
“智圆”是指遇事圆活机变,不得拘泥,须有制敌机先的能力;
“行方”是指不贪名、不夺利,心中自有坦荡天地。”
我收获满满,你们有木有?
网友评论